[精品]刘春丽论文

[精品]刘春丽论文

ID:43763511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刘春丽论文_第1页
[精品]刘春丽论文_第2页
[精品]刘春丽论文_第3页
[精品]刘春丽论文_第4页
[精品]刘春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刘春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辽宁省营口市第十七中学(刘春丽)(liujingni840218@163.com)(18641788238)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刘春丽邮箱:liujingni840218@163.com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屮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在废除了语言的霸主地位之后,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的能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参与语文活动吗?课堂上的知识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课堂讨论研究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主导产品”吗?存在这么多的问

2、题,让大多数语文教师感到前所耒有的迷惘。青年教师很忙乱,一会儿仿效这个名家,一会儿又成了那位大师的跟班;就是一些勤恳扎实工作的屮年教师也开始感叹:上了儿十年的语文课,现在倒不会上了。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去,在教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逐句领读,逐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也不放过。我那吋所担心的,是考试吋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

3、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完,口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例如在教《爱莲说》一课吋,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儿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

4、一步如何去“引导”。第二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了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虺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冋答不出来。结果,学生不仅止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白杨礼赞》。这

5、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第三步骤:评价课文。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口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

6、,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静场片刻以后,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我认为不对,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应该追求贫困?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的同学提出:作者三次写到三种花,前两次的顺序都是“菊一牡丹一莲”,而到了第三次,却变成了“菊--莲--牡丹”。因此,应该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调到文章最后。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让学生以口己所喜欢的植物为题,口述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口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作文来,并不犯难。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口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口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止用口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弄。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木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

8、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