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

ID:43774531

大小:32.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_第1页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_第2页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_第3页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第三单元课程纲要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课程纲要。一、单元内容1、学科价值:木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2、应用价值:本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初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积累语言。3、学生的发展价值: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岀来,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生活积

2、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中年级后,学生的默读、朗读、文本感悟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自我预习、自我感悟。,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屮年级后,学生的默读、朗读、文本感悟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自我预习、自我感悟。能力基础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各种能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感悟体味秋天的美丽。情感基础三年级也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无论是知识容量还是学习难度都大量增加。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简单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尝试白主学习,还要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发孩

3、子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三、单元目标(一)识字与写字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字和重点词语。写字时侧重“正确、规范”,渗透“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速度一分钟不少于16个。(二)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彖,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三)口语交际与习作1、能比较流利、规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尽量做到表情自然,能适当使用态势语。2、在与人交流时懂得倾听,能听懂对方所讲内容,学习有秩序地补充或提问。3、在习作中做到写真事,抒真情,试着使用积

4、累到的词句。4、乐于将习作读给他人听,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学习使用修改符号,能看懂修改符号意思。四、单元实施为了完成单元目标,我们找出了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1、单元知识、能力结构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学习、生活以及游戏的乐趣。其中对浓浓秋思、秋日趣事丝丝秋雨、动听秋声的描述,只要充分运用多种方式的、多层梯度的读书方法都能达到。2、课时安排(共10课时)本单元共计10课时完成,其中我们的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各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综合性学习、展示台各

5、1课时。3、单元教学重、难点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情,我们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2、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法上我们将运用:4、教法分析(1)谈话法:通过对话交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当文字在孩子们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或活动或静止的画面并再次有孩子们口述出來是,完成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内化。(2)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获取知识。并指导学生

6、预习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练习法: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屮加深对知识的掌握。5、学法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主动参与到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主要采用以下学法。(1)预习法课前认真预习,注意做预习笔记。并摘抄和背诵积累文屮好词佳句,不做数量上的强制性规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2)朗读法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至少大声朗读五遍,同桌互相检查读书的情况。课堂上対有些重点句子、长句子进行范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实践证明,范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展示汇报法:本

7、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后,我们将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五、单元评价一、学习过程中的及吋评价(课堂表现):1.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2.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的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看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

8、互相尊重的基础上。4.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