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ID:437827

大小:5.1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7-08-02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2页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3页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4页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科学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演变机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拦门沙是河流汇入大型受水体如陆架海,湖泊、水库后,由于水动力和生物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口门处形成的泥沙堆积体,它是河口重要的地貌单元,在纵剖面上呈隆起的地貌形态该地貌单元在世界上各大小入海河口普遍存在,在泥沙供应丰富的河口发育更为典型,它的冲淤演变对水工建筑、航运、环境、取水等造成影响,是国内外众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

2、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黄胜困考虑盐水入侵对流速分布、流态和含沙量分布的影响,阐明了拦门沙淤积的原因和部位。陈吉余通过与国外河口拦门沙进行比较揭示了长江口拦门沙的特点,并对其形态和沉积结构进行了研究;沈焕庭研究了泥沙输移和最大浑浊带对拦门沙的影响,并初步估算了拦门沙地区的淤积量;林承坤、张志忠等从盐、淡水混合引起的密度环流及泥沙絮凝沉降等角度研究了河口拦门沙形成及发育演变。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河口拦门沙的认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当时研究手段的局限

3、,以上成果定性的研究较多,定量的研究较少,精度较高的定量研究就更少。Ι本科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关于磨刀门河口动力和地貌的研究已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由于磨刀门河口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完成的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深刻地改变了磨刀门河口的地形边界。工程后,磨刀门口门位置向前推进了约10km,成为珠江八大口门中首个突出岛群之外的口门,其拦门沙的地貌演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李春初等提出目前的磨刀门河口为河-波型河口。根据无量纲数“流量有效指标”(指河口单宽流量与近岸单宽波峰波力之比)的分析,磨刀门河口年平均流量有效指

4、标为375.94,介于河流作用为主的多瑙河(年平均流量有效指标为1171.0)和河流-波浪型的西班牙埃布罗河(年平均流量有效指标为267.8)之间,更接近于埃布罗河,表明波浪力在磨刀门河口过程中已占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仍以河流作用为主。1、选题依据与意义珠江磨刀门口出海航道,内联西江,外接南海,是珠江三角洲东侧各工业城市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江已成为我国连接大西南和沿海港澳地区的一条水运大通道,而磨刀门水道是西江的主干出海水道,其洪泄量和输沙量约占西江口的1/3,因此磨刀门水道航道的整治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5、磨刀门拦门沙主要是洪季河流提供泥沙淤积而成。拦门沙形成后,对河口动力及地貌演变有重要的影响。拦门沙的形成促使河口分汊,拦门沙淤积增高并最终成陆,对河口分汊有稳定作用。目前,拦门沙中心区为磨刀门拦门沙的主体,外型呈三角形,其稳定十分重要,如其发生摆动,则势必影响东、西汊的稳定。洪季磨刀门由具有惯性湍流和摩擦湍流特性的下泄喷射流控制,其携带泥沙随湍流扩散,淤积于扩散末端位置附近。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磨刀门内海区实施了大规模围垦,内海区水流集中,动力作用加强,口门位置也相继随导堤的“约束”Ι本科毕业论文中文摘要而外推,现已移到交杯沙-石

6、栏洲一线附近,拦门沙位置也相继发生向外的移动。曾有许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西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淤积,不仅使河口主河道失去舟揖之利,也严重影响西江浅洪排涝,成为珠江日门整治规划的重大问题,所以说现在我们深刻了解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可以更好的对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治理以及加强对航道的整治。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论文的基本内容根据历史资料,了解磨刀门河口的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磨刀门河口的水动力、泥沙运动特征;分析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总结磨刀

7、门河口拦门沙的演变规律。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形成发育的水动力条件与泥沙的运动、沉积过程;(2)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合理安排写作时间;(2)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3)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紧扣论文主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论文的研究性结论。四、参考文献Ι本科毕业论文中文摘要[1]胡达,李春初,王世俊.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的研究.泥沙

8、研究,2005,4:15-21.[2]李泽刚.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地理学报,1997,1:23-31.[3]韦直林,王运辉.河口拦门沙问题初探.海河水利,2001,1:5-11.[4]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