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ID:43793773

大小:41.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4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1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2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3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4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作者:赵文玲[摘耍]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分别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vO.Ol),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vO.05),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2、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分了量肝素;抗凝急性脑梗死在发病后,因本身血管疾病的直接结果使血栓进展而非由于合并的脑水肿或其他原因,致使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神经功能逐渐恶化,这种类型的患者占脑梗死患者的26%〜43%[1,2],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有效的治疗,本文对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1年3月〜200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男27

3、例,女21例,年龄43〜80岁。脑梗死的诊断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3]。全部病例均以头颅CT和(或)MRI扫描证实,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3~78岁,平均63岁;治疗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6岁。两组间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弟异无显著性(P<0.05)o1.2诊断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起病6h后症状仍在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发病3

4、h评分增高3分或更多,发病v24h,至少一肢肌力3级,无意识障碍;⑶CT排除脑梗死后出血,未见到与体征相关病灶;⑷除外TIA和心房纤颤;(5)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6)未用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使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血塞通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当日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产品)0.4ml,腹部皮下注射,每12h进行1次,连用10天,监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及血流变情况。观察皮肤黏膜、颅内出血情况,10天内复查CTo按第四届

5、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判定。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显著性采用X2检验。2结果2.1疗效治疗组4周后疗效: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死亡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4周后疗效: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7例,无变化8例,恶化2例,死亡0例,有效率58.3%o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53.8%),P<0.01o见

6、表1。表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v0・012.2血液指标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o见表2。2.3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vO.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见表3、表4。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表3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杲表4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杲2.4不良反应治疗组仅发现1例皮下出血点,

7、无颅内出血,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10天后颅CT检查均无出血改变。3讨论近年来研究提示,由缺血半暗带发展为脑梗死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血栓进展是急性脑梗死基本机制Z-O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但发病时间限定在6h以内。对脑梗死进展性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意见并不一致[4,5]o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來,低分了肝素因其较好的生物利用度、高效的抗凝活性和安全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降解后的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平均

8、为4000〜6000,其主要作用机制:(1)通过抗Xa因子活性,具有抗血栓作用。LMWH催化AT-III抗Flla,分子量降低后抗Flla活性减弱,但抗Xa因子作用不受影响。(2)因分了量小,不能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因子4(PF4)中和,使抗凝效果更佳。(3)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CPA)和前列环素样物质,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而增强纤溶[5],通过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