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ID:43838236

大小:12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5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1页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2页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3页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4页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幸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期研究报告长兴县龙山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基于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人生的所冇问题,都可以述原为幸福问题。从人性的本质讲,人活着,就冇追求,追求的东西中,内含着一样本质的东曲,那就是幸福。恩格斯曾提出:“每一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需加以证明的颠簸不破的原则。”学生是人生的阶段性身份特征,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同样也在追求着幸福。但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的学习,却被学生视之为负担、为痛苦。(二)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现状和追求的

2、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累人的木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屮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幸福度”,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捉到了相当的高度,并认为“教学质量”就是分数,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卜・,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也发生了偏颇,也将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依据。考什么教什么,课堂变成练兵场。学生缺乏幸福感,教师也为此心力交瘁,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丧失,幸福感也随着学生幸福感的降低在降低,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

3、三)基于我校一贯坚持的“幸福教育”实践的需要。我校于2009年提出“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力求给学生、教师一个幸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主要从“三条幸福主线”实施:第一、学生单方的幸福,2008年,我校就开始着手“幸福班级建设”,以期通过该建设让“幸福班级”在我校的校园屮遍地开花,让我校的学生在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并在幸福的体验中找到归属感,该课题获2012年浙江省教育规划研究课题三等奖。第二、教师单方的幸福,为了给教职工创造整洁冇序、文明舒适、幸福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素养,提高工作效率,2010年我校开展了创建教职工“幸福小家”的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工作、学习、交流、健身休闲的场

4、所。第三、师生双向的幸福,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幸福课堂”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关注学生负担,建立教师职业价值观和幸福观,重塑新型师牛关系。我校在前两个环节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幸福课堂”的建设,逐步完善学校整体的幸福建设,让学校真止成为学生守望的精神家园。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WannerWilson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渗透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oS

5、eligman提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三个因索:遗传基因、与幸福冇关的环境因索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遗传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创造幸福的环境和获得幸福的行动成为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后两个因素我们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幸福需要教育,目前在美国冇一百余所高校开设了幸福教育课程。今天对幸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学家都介入其中。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莱恩的《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相信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我国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主要与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有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开始对其它人群进

6、行研究,其屮与教育相关的如:杨宏飞的教师幸福感研究,王艳梅的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高峰,于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高峰曾提出:幸福教育要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口前,幸福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如朱永新在《新教育》提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行动方式,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本身它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沙洪泽的《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提出:“幸福是教育的应有Z义。”(三)本课题研究与之区别和联系综上所述,他们提出的都是宏观层面的教育工作,囊括了教育

7、的各个层面。但课堂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不仅要系统传授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技能,述要全方位呵护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所以,我们的课题是立足课堂,以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层面相对较小,更容易研究透彻。当然,各地先后也涌现了一大批“幸福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但每所学校冇自身的特点,再则每门学科、每节内容授课方式也不相同,参考国外的一些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发现教学并不能用某一种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