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

ID:43852160

大小:218.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5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_第1页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_第2页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_第3页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示波法测电容设计性实验报告电容是电容器的参数之一,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间除了大小发生变化,相位也发生了改变,而通过示波器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这些变化。示波谐振法测量电容,就是用示波器观察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来确定电容的值,这对于解决生活及实验中的实际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数字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与使用并学会利用示波器测电容的容值。2、观察RC和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充、放电规律特性的认识。3、学会用半衰期方法测量RC暂态过程时间常数。4、观察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用示波器确定谐振频率。二、可供仪器双踪数

2、字示波器、多功能信号源、电阻、电容三个(1.0,0.1,0.022微法)、电感、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RLC串联谐振将电阻R、自感L和电容C串联后加上交变电压如图所示图1RLC串联电路在交变电路中,电容C和电感L两端的阻抗与电压的园频率有关,所加交流电压(有效值)的角频率为,则电路的复阻抗为:(1)复阻抗的模:(2)复阻抗的幅角:(3)即该电路电流滞后于总电压的位相差。回路中的电流I(有效值)为:4(6)上面三式中Z、、I均为频率(或角频率,)的函数,当电路中其他元件参数取确定值的情况下,它们的特性完全取决于频率。图2(a)、(b)、(c)分别为RLC串

3、联电路的阻抗、相位差、电流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其中,(b)图曲线称为相频特性曲线;(c)图曲线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图2RLC串联电路幅频、相频曲线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特殊的频率,特点为:当时,,电流相位超前于电压,整个电路呈电容性;当时,,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整个电路呈电感性;当时,即或随偏离越远,阻抗越大,而电流越小。此时,,表明电路中电流I和电压同位相,整个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就是串联谐振现象。此时电路总阻抗的模为最小,,电流则达到极大值。因此,只要调节、、中的任意一个量,电路都能达到谐振。根据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或(9)可求得C:(10)2、示波

4、法测量f04用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交流电源,把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加在示波器Y轴上,把电流信号(即UR,因为I与UR同相位)加在X轴上,示波器将得到一个如下所示图李萨茹图形。改变信号源频率,当李萨如图形由椭圆变为直线时,则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此时,信号源频率即等于。图3测量线路图若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则把U及UR分别输到示波器YA和YB,当两波形能完全重合时,U与UR同相位,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四、实验内容步骤(1)电路连接如图3,其中。(2)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的同时观察李萨茹图形的变化,当调至某一频率时,当李萨如图形由椭圆变为直线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电压为

5、最大,测得这个信号的频率)。(3)由谐振频率计算所得电容的实验值。五、实验数据处理电路元件参数,测RLC谐振频率,数据记录及结果见下表。E1.01.59310.9982%0.15.0260.10022%0.02210.7500.02190.45%六、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1)仪器不精确,造成误差(2)示波器的图像有厚度,使结果有误差(3)图像抖动产生误差2、偶然误差(1)仪器操作失误造成电路连接错误,从而产生误差4(2)观察时未使振幅达到最大就进行读数(3)读数误差感悟心得:………..我们选择了RLC电路的连接方法,并用示波器测量电容,这对

6、增强我们的物理逻辑思维是大有益处的。在测量的过程中,尽管实验数据较为繁琐,但我们还是耐心的完成了实验,培养了我们在实验中的耐心,这是做科学实验探索的一个基本要求,得以最终以良好的状态完成了实验。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