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ID:43853337

大小:121.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5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1页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2页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3页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授课教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程授课教案授课人:袁碧珍课次1课时1课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第三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认识容量瓶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2.熟悉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2、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难点: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演示实验、课堂讨论教学基本内容一、容量瓶的介绍:1、构造:磨口、细颈、平底。2、特点:

2、(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容量瓶常见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容量瓶上只有一条刻线而无刻度。3、使用方法:验漏、洗涤。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则用;(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3)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4)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5)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1的NaCl溶液为例)250mL0.5mol·L1、所需实验仪器

3、及药品烧杯(100mL)、容量瓶(250mL)、胶头滴管、量筒(100mL)、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蒸馏水。第1页共4页课程授课教案2、配制步骤(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NaCl:0.5mol·L-1×0.25L×58.5gmol·-1=7.3g。(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NaCl7.3g。(3)溶解:将称量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移液: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沿瓶壁流下),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4、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7)摇匀: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8)装瓶贴签: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如图:第2页共4页课程授课教案三、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原理:cB=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以配制NaOH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

5、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提醒】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第2页共4页课程授课教案【课堂练习】1、实验室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2、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mL0.2mol/LNaOH溶液。(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

6、。A、托盘天平B、500mL试剂瓶C、500mL容量瓶D、250mL烧杯E、胶头滴管(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在该实验中的用途是。(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时。(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用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盛NaOH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作业、讨论题、思考题:课本第

7、55页习题第1、2、6、小题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0-52教学反思:第2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