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

ID:43859173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_第1页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_第2页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建忠中医点滴拾遗(二)高建忠中医点滴拾遗(二)1•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时,要思维宽阔一点儿,要注意脾胃与肝的关系,即把握木与土的关系,四逆散为治疗肝郁之方,肝郁克脾时常用四逆散合四君,六君辈,这点大家都了解。治疗脾胃虚寒吋用厚朴温中汤,理中汤辈不见效时,也可考虑从肝论治,可用理中汤合乌药,吴茱萸,甚至可以合暖肝煎。所谓“温中不愈暖肝愈”是也。同样,治疗胃阴虚用叶氏益胃汤疗效不佳时,可佐用一贯煎。后两点鲜为大家提及。《内经》上讲“土得木而达”,此Z谓也。2.大吐之后周身大热,面赤,发热,为病重,胃阳浮

2、越是也,需小心为之,不可乱投董香止气治之,以甘草干姜汤加砂仁治疗为妙。郑钦安先生书上讲过。3.我认为金元时代是陕学鼎盛时代,金元四家的著作虽都为纠偏之作,但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纵观明清,虽明有景岳,献可等温补学派,清有天士,鞠通等温病学派,但是整体来看,明清医学都处于一个对中医学的整理时期,如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等皆为大部头之作。这个时代所创立的一些方子,如五味消毒饮,君臣佐使不分,去仲景,东垣远矣。宝荣按:五味消毒饮虽君臣佐使不分,但临床效果相当好,何必非要拘泥于

3、君臣佐使之分呢?如升降散中又何尝有君臣佐使呢?任何一张方子都是需要拿到临床上去检验的,临床效果才应该是检验方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此余观点与高老师不同也。2.再谈淡渗利湿。临床上见舌苔腻,脉濡或滑的湿邪阻滞的病人,某些医生一味用茯苓,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药,使湿邪从下而走,不知此法反而遏制脾主升清的功能。本来湿邪阻滞的病人脾气,脾阳都比较虚的,若遏制脾主升清的功能,则脾会更虚。东垣多用风药如羌活,防风,葛根等治之,以“风能胜湿”故也,口风性轻扬,向上,顺脾Z性。我临床多宗东垣之法,效如浮鼓。宝荣按:痛

4、泻要方虽非东垣方,但方中加用防风治疗泄泻,亦是从东垣意也。3.很多临床医生认为治疗中焦脾胃疾病药味宜多,药量宜大,我不这么认为。李东垣方虽药味比较多,但剂量还是比较轻的,很少有超过10克的药。原因一是宋金时代喜用散剂,即药物做的比较碎,煮汤喝就可以了;另一个原因我认为小剂量也会见功。现在临床医生不察东垣之意,不顾君臣佐使,堆砌药物,药味越开越多,剂量越来越大,是戕害脾胃也。宝荣按:高老师虽宗仲景,法东垣,但余观其处方,方精药简,轻清灵动,有似天士Z处,余深佩服。4.虫类药如蝦蚣,全蝎,石类药如代赭石

5、,龙骨,牡蛎等,我…般不轻用,更不滥用,因虫类药,石类药皆对脾胃不好,病人服用后常感脾胃不舒服,即使必用也应该以小剂量为好,中病即止。勿要伤害脾胃。宝荣按:温病学派似也不喜用虫类药,石类药,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雷丰《时病论》可知。2.龙胆泻肝汤也是一张妙方,是苦寒泄热的代表方,其中君药龙服草是相当苦寒的,前贤言:苦寒败胃。我临床一般用6克。有吋治疗小儿之病,又嫌龙胆泻肝汤过于苦寒时,常用小柴胡汤加龙胆草治之,效果很好,方中有半夏,党参护脾胃。&看书时要用心,我如遇到类似“神书”,“秘方”一类字

6、眼的医书时必要多加揣摩,古人用“神”,“秘”之类的字时,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必认为方中有不可言之妙处。宝荣按:余认为初学医时仍不宜矜奇,若要明白二陈,四君之妙,也须下相当功力的,有老中医一生擅用小柴胡汤,难及也。须有相当功夫之后再看“神书”,“秘方”不迟,早看反而债事。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医术,道也,不可言,不可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