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ID:43864692

大小:74.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鳗弧菌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技术鳗弧菌研究概况CTM摘要:鳗弧^(Vabrioanguallanim)是一种对水产鱼类危害严重的细菌病原,常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木文从鳗弧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研究等方而对该菌的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讨论了日前一些检测鳗弧菌方法,以及对发展和现状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而为对鳗弧菌进行更深入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关键词:鳗弧菌;分类地位;致病机理;感染;防治鳗弧菌(Vabrioanguallanim)是一种对水产鱼类危害严重的细菌病原,其流行区域广泛,能引

2、起世界范围内的淡、海水血类及其它养殖动物发牛:弧菌病,常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人的经济损失⑴。它还町通过食物链感染人类,使人发生鮫严重的疾病⑵。因此对该病原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防止和减少该病爆发的方法,对于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水产品具冇重要的意义。同时,使人们广泛重视对于鳗弧菌的研究。为了全面了解鳗弧菌并有效地检验该菌及预防与控制相应的感染,现対该菌做如下简要介绍。鳗弧菌的分类地位和主要生物学特征1.1鳗弧菌的分类地位鳗弧菌隶属于弧菌科(心川弧菌属(Vibrio)⑶,是引起多种海水鱼类岀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

3、⑷,是一种町导致多种海洋鱼类弧菌病WbrSsis)的高致病性病原体阪6〕。它是水环境的正常菌群,在夏天数量最多,在冬天最少,在海水微住态环境屮该菌存活期超过50个月。1.2鳗弧菌的主要特征鳗弧菌为有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也,能运动,氧化酶阳性,对0/129敏感。衙萄糖氧化反应呈阳性,具冇典型的弧菌属细菌特征⑺。莫照兰等报道的导致牙鲫出血症的鳗弧菌呈短杆状,冇1根很长的极生单鞭毛,可运动;在2216E培养基上培养24h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直径约1.5mm;在TCBS培养基上培养24h

4、的菌落呈黄色,直径约3mm,菌体大小为(0.8〜1.0)X(1.5〜1.7)m⑻。1.3鳗弧菌的生化特性鳗弧菌能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酣,发酵葡萄糖。菌株能在4〜35°C范围內生长,适宜温度是13〜37°C;在含3%〜6%的NaCl的培养基上能生长,但在无盐的培养集上生长不良;能利用柠檬酸盐。V-P反应呈阳性,能产生U引U朵,不产硫化氢;能发酵蔗糖、肌醇、山梨醇产气,能利用D-葡萄糖、L-阿拉伯糖、甘露醇(CW3除外)、D-半乳糖、果糖、甘露糖为唯一碳源⑻。鳗弧菌致病性的研究2.1致病性与症状鳗弧菌是危

5、害鱼类的主要的条件性病原菌z—,能引起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感染鮭鱼、虹鱒、鳗鲫、香鱼、鲂鱼、鳞鱼、大菱餌、牙鲫、黄鱼等⑼。鳗弧菌是条件致病閒当水温较高、营养较丰富时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在夏季,特別是养殖密度、盐度和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水产养殖动物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遭遇不利刺激或是受伤时,会诱发疾病的产生。鳗弧菌的感染会引起全身性的组织病变。不同的鱼感染鳗弧菌后会有不同的症状,但主耍症状是体表出血,症状逐步加深的。有研究学者报道,部分感染鳗弧菌的鱼体表最初出现局部褪色,鳍条、鳍基

6、部及鲤骨下部充血发红,肚门红肿,继而肌肉组织有弥撒性或点状出血,体表发黑,鳍部出现溃烂;解剖检验时有明显的黄色粘稠腹水,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部分鱼肝肌坏死[⑹。感染鳗弧菌的养殖牙鲫最明显的症状是鳍部严重岀血以及体表溃烂感染了鳗弧菌的人菱鲫,出现全身性的出血性败血症,鳍基部出血,眼球突出,角膜混浊,肝脏苍白,有时伴有腹水症状〔】1]。2.2致病因素鳗弧菌的致病过程包括黏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离素等系列过程,而这些过程又与细菌产生的各种致病因子有关。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病因子有外毒素、粘附因子、侵袭因子、

7、细胞表面成分、饮吸收系统等。2.2.1外毒素(exotoxin)冃前研究的外毒素主要有两种,溶血素(hemolysin)和重复序列毒素(repeatintoxin,RTX)。己经被发现鳗弧菌胞外产物中的溶血素具冇溶血活性。溶血素为单一的多肽分了,具冇溶血性细胞毒性,使动物致死性。据报道:鳗弧菌的溶血素毒性可能与被注射鱼的贫血症状有关,这些溶血素被认为是一种热不稳定酶,50°C加热10min可灭活,最适pH7.2〜7.4,可以被神经节昔脂失活」】2〕鳗弧菌的溶血索,可使鳗鲫致死,其溶解红细胞的活性依赖

8、温度,低于10C时溶解活性下降,最适作用温度20〜22°C,红细胞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口为细菌捉供营养需要。RTX毒素是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重要毒力因子,属于I型分泌系统的孔形成毒素家族,该家族还包括溶胞素、金属蛋白酶和脂肪酶,都冇共同的基因组分和显著不同于其它的结构[⑶。RTX毒素的结构组成通常是在蛋白的C末端附近富含重复序列LTFGGXGNDDX〔⑷。RTX毒素在多种病原菌中都有论述,如霍乱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大肠杆菌0157:H7〔i4、15、16],Ro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