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ID:43865869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1页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2页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拓宽视野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现如今,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硬件改造建设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设施正日臻完善,一座座优美的校园即将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光有完备的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否

2、则会出现设施豪华精神缺钙的倾向。下面本人就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方面,略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形式化”。通过对一些农村中学的参观了解得知,有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自己的建设理念,没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搞的不伦不类;甚至有的学校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人力、财力,修建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等。而事实上,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形式化甚至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

3、位的目标,失去了其存在的真实意义。二、校园文化建设,需师生共参与。应该说,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座学校的校长以及师生等共同围绕育人这一中心而群策群力的结果。鉴于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师生同参与,突出主体性。在信息资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的认识到与城市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别,打心理上也强烈需要得到认同。因此,引领广大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可以不断调整文化建设中让师生排斥的因素,还可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展现师生的聪明才智,为校园文化注入青春的鲜活

4、气息。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并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三、校园文化建设,须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形成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封闭性,增强开放性;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1、从学生、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好诸如校园文艺、体育、科普等各种集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娱活动,借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活动技能,规范学生的言行,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

5、、从学校的特点出发,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团体或兴趣小组。如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体育队等,开展节日文艺表演,组织小制作比赛,举办运动会或才艺大赛等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精心组织各种学生集会,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包括校会、班会、团队会以及节日庆典等。要根据不同集会的特点,精心组织,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受到启发和教育。4、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可开放学校的阅览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并积

6、极倡导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开展征文或演讲比赛等,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5、充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方位进行,而不单一、枯燥,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四、校园文化建设,须完善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可是,我们也常能看到,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演变成制度一套,执行一套,造成了师生对制度的漠视。因此,我们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人本管理”通常从制度入手

7、,让学校制度与办学理念相吻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但仅有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队伍。这支组织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的关键环节,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相信只要我们放眼世界,在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同时,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一定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一定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参考文献:[1]程志龙.现代学校管理学: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

8、,2011.2[2]张红昌.校园文化: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2009.10[3]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