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的研究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

ID:43881649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_第1页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_第2页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_第3页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_第4页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A,金^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是1941年由JohnB.Thurston和RobertB.Mile等人在美国发起创立的。当时,山于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他们亟需得到相应的职业指导,I1A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的产物。随着IIA的出现,在审计职业界相应地开始了对内部审计的研究。最初的研究无论是从方法还是从结论來看都是很不成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当时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出解答并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进而建立一套旨在加强TTA国际地位的组

2、织体系,以及与其它相关组织划分彼此权贵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所运川的研究方法已日趋成熟,而IIA所属的研究基金会(TheIIAResearchFoundations)为许多研究项H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旗下的杂志《内部审计师》(TheInternalAuditor)则给我们留下了人量冇关内部审计研究的资料。总的看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职业界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己经越來越深人,其所涉及的范围也越來越广泛。美国自从1950年以來儿乎每隔10年就对内部审计进

3、行一次人范围的调查研究,尽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Z处,但其研究结论逐渐得到了国际审计职业界的认可。此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这些研究人多倾向于对-些相对分散的论题进行验证,并且这些论题往往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是按11A的《标准》(IIAStandard)屮章节的顺序排列的,其屮的大多数论题与内部'市计人员的独立性有关。然而,那些《标准》的制定者们并没有对这些研究结论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在1978年发布的《标准》屮,除了“后续教育”部分之外,基本上没有采用实际调杳研究所得

4、到的结论。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人部分的研究实际上是由职业团体口身发起的,但偏偏他们口己忽视了对研究结论的运用。尽管如此,这些研究结论仍然对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方案的制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I比纪90年代以来,IIA所开展的内部审计研究,许多研究结论只是用來被理论界不断引用而已,并未对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带來多少指导作用。近些年來,随着对职业道德的口益关注,对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许多审计学者公认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具体而言,它包括企业价值审计、环境审计、社会审计及计

5、算机审计等。可以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过去许多不曾关注的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另外,有关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非常具有借鉴作用。二、几个观念通过多年的内部审计研究,学者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必须始终持冇以下几个观念:1、在调査研究过程中,对受访者•的捉问以定最问题为主还足以定性问题为主,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前者。因为定量问题往往更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其回复率

6、也较低。2.内部审计研究应当采用与其它管理学专家合作的方式进行,収长补短。这是因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人,现代金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日趋复杂,审计学者们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渐渐不能适应耍求,只有与其他管理学专家合作,才能对实际问题作岀尽量全面而合理的解释,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2.不断完善并严格遵循内部审计研究的计划。唯有如此,研究工作才能从一开始就朝预定的方向进行,并得出预期的结论,从而为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一)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

7、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是指一种错误的程度,是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是否会影响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临界点。它不仅包含数量上的,还有性质上的。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会计或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中,但重要性水平则可以是针对会计报表、会计账户乃至于各项交易,在多数情况下是针对会计报表的。(二)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就是重要性的具体标准,

8、是指会计报表中允许错报或漏报的最高限额。在审计实务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重要性水平:实际重要性水平、计划重要性水平、估计重要性水平。这三种水平的内在逻辑是:报表使用者总有一个决策点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但这个点相对于审计人员又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实务中由于报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重要性标准各不相同,所以这种客观仅是相对的。我们把这个相对来讲是客观的决策点称为实际的重要性水平。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由于必须确定重要性水平,以便于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计划后评价审计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