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ID:4388463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_第1页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_第2页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_第3页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_第4页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提纲)刘美堂2011.12一、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卩取邑(今山东曲阜)人。孔了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7岁的吋候母亲去世。孔子19岁结婚,20岁生下儿子孔鲤。孔子21岁到30岁期间,先后作的工作是委吏与乘田等,委吏是收税,乘田是管农事,都是做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孔子30到34岁期间,主耍在鲁国太庙做祭祀官。34岁到周朝去留学,问礼于老聃(老了)。孔子35岁时,孔子追随鲁昭公去齐国,在齐闻韶,学识大进。孔子37到51岁,在鲁国主持祭祀,这是他的官职是“儒”,即祭祀官。因为孔子长期做儒官,所以后世称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51岁时,正式在鲁国政府为官,是为中都宰,最后做鲁国宰相。孔子55岁到68岁,周游列国14年。68岁回到鲁国,继续授徒与撰述。定《五经》,修《春秋》。孔子的言论被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整理为《论语》,孔子的后人也整理为《孔子家语》。孔子的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礼记》、《中庸》、《易经•易传》、《春秋》等。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对口己一生的感悟在《论语》屮做了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孔子的人生特点孔子从33岁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以后,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愿意放弃教育活动。遂培

3、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据《史记》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又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中国古代凡能对教育实践发挥重大影响的教育主张,无不透露出孔子的流风遗韵。孔子最感兴趣的是音乐;孔子最喜欢的是《诗经》;孔子最崇拜的哲理是《易经》中的哲理;孔子最在意的书是《春秋》。孔子做事最推崇的是中庸之道;孔子平时的态度是:温和而严正,威仪而不刚暴,谦恭而安详。孔子应付事物的态度是:不意度,不专必,不固执,而且没有自私的心;孔了平吋最慎重的是:一是斋戒,二是战争,三是疾病。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来源于他的人生生活体验,故通人性,达情理,能践行。

4、其目的是推行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力求以仁道为宗旨,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为了达到此目的,孔子非常注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对象的大众化,培养作用的发挥,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划分以及教学方法的形成的研究等,从而构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1、孔子的教育目的在个人方面,达到“至善”目标,这种“至善”的人才,就是他所谓“君子”这种人格,不但赋予知识,而且品格高尚,能做到忠恕的地步。孔子的教育培养目标一经确定,是一生诲而不倦,他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之而奋斗,这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构建的根

5、本。2、孔子的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不为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特别是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吋代,孔子对教育对象的确定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始终在实践中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了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与现在的办学思想是一致的。这一优良的传统与现在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也是一致的,为当今倡导的风气,实现教育的转化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3、孔子的教育原则在“学”与“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教授法,是用启发式、因材施教。教学的步骤:1)进行思想摸底,了解个性志愿;2)引发学习乐趣,强化学习信心;3)勉

6、励及吋学习,强化学习专一。教学方式方法:1)不同对象,注重不同指导;2)动员发问,注重辩论学习;3)抓好典型,注重表扬批评;4)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5)以身作则,勤于自我检查;6)关怀弟子,注重负责到底。孔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内容,明确提出教学过程应划分为学f思f习f行等四个阶段,可将成为“启发模式”。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要求学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耍“躬行践履”。孔子是第一个把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的这一思想为儒家后学所继承和发展,并以孔子名义总结出“博学之,审问Z,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中庸》)。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对我国古代教学曾起过重大的影响。5、孔子的教材内容孔子的教材分为三种:(1)政治;(2)言论;(3)文学。《六艺》是孔子的教本。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徳的熏陶,所以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射箭;“御”是指导驾驭战争的技术,这两项属军事技能;“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