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

ID:43903719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_第1页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_第2页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_第3页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实施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开始提倡终生学习、创新学习,提倡“素质教育",提倡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原则。虽然提倡,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即课堂教学仍处于一种“填鸭式”状态。或者或多或少地存在课堂上仍然是教师一口气讲完一堂课,学生一坐就是40分钟。现存的问题很多,有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以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髙的统一要求,

2、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众所周知,课程问题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核心,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因此,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遍受到重视,课程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为回应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也积极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以新的理念关照课程与教学,重建学校课程。其中,高中课程改革是这场整体性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我们当前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样做,才能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呢?”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

3、发起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国际课程改革的背景。总的看来,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新世纪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兴起构成了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方面,本次高中课程改革设立了如下目标:①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和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②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

4、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⑤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或接近这一目标呢?(1)从自我做起。首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其次,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再次,要做到终身学习。最后,要尊重学生,爱学生。(2)课程实施方面。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句号”,老师的一句“听懂了吗?”抹杀了孩子们满脑子的“问号",继而,课堂同时响应“听懂了”O这样我们折断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我们

5、这些教师把他们当作跟我们一样的大人,于是到底听懂了多少,这一问题我们忽略了,最终折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精神。由于我们把所有的"任务”自己担当起来,自以为我们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了他们,而是忽略了他们想学的、感兴趣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学生仅满足于目前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不去学习,不读书的现象,满脑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机械化的授课内容,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虽然他们是孩子,但在他们身上的优点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挖掘出来,不要把它埋藏起来。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这些老师的“负担”太重,我们也把自己的一切“盲目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对于孩

6、子也是过分地溺爱,所以把一切揽下来,不给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应想办法让他动手做一些模型。上网寻找资料,自己寻找有关所讲内容的必需品等,这不仅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生理上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评价和批评能力。让学生从课程中导找有错误或应该改变的内容,让他们进行批评和评价,我们不能仅限于评价和批评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有资格评价课本内容是否适合自己。以上叙述仅是个人的最浅薄的看法而已,还得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多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