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

ID:43917367

大小:33.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_第1页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_第2页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_第3页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_第4页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及室内病原菌鉴定技术[摘要]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诊断和病原鉴定的方法确诊小麦全蚀病,最后使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病原菌鉴定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产麦国家都有发生。我国早在五十年代曾在河北等省发现,近几年在北部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相继发生,并有扩大加重的趋势。小麦感病后,分藥减少,成穗率低,粒重下降。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已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正确的识别小麦全蚀病,是摸清病害分布及时采取防治措

2、施的基础。一、田间诊断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根和茎基部1-2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1)幼苗期。幼苗感病后,植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初生地中茎变为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2)分藥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菓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3)抽穗灌浆期。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其他小麦根病区别在于种子根和

3、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二、病原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ArtetOlivervar.tritici(Sacc.)Walker称核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小麦变种的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于衰老病株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束上,烧瓶状,黑色,周围有褐丝菌环绕,颈部多向一侧弯曲,有具缘丝的孔口外露于表皮,子囊壳在子座上常不连生。子囊平等排列子囊腔内,早期子囊间有拟侧丝,后期消失,棍棒状,无色。子囊匏子成束或分散排列,丝状,无色,略弯,具3-7个假隔膜。成熟菌丝栗褐色,隔膜较稀疏,呈锐角分枝,主枝和侧枝交界处各生一个

4、隔膜,成倒“V”形。三、病原菌鉴定小麦全蚀病的识别,只靠田间症状诊断还不能确诊,这里介绍室内的病原鉴定法:1.全蚀病菌的分离方法用室内组织培养法,可以测定小麦全蚀病菌的死活和在病组织上的存活时间,也可作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药剂的一种方法。小麦全蚀病菌在PDA(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分离时每平板加一至二滴25%乳酸或二百个单位链霉素,以抑制杂菌生长。组织表面消毒,新鲜材料用0.1%硝酸银(AgN03)处理5min,旧材料用1%硝酸银处理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移入平板。分离所用的材料以剥除叶鞘的病茎(切成3nini小段)及新病根最好。1.

5、全蚀病菌培养将分离好的平板放入光照培养箱,25£和每日14h光照培养,3-4d后长出菌丝,再把菌丝沿边缘挑出放入新的PDA平板继续培养,7d左右得到全蚀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黑色,菌丝束明显,菌落边缘菌丝向中心反卷。四、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1•玉米粉、砂培养基的制作,扩大培养全蚀病菌将玉米粉、砂子和水按1:1.5:1(容量)玉米粉、砂、水按1:1.5:1的比例混合均匀,装入三角瓶(每瓶装容量的三分之一),灭菌2h后进行接菌,将斜面或平皿培养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移入三角瓶,置于25£温箱中培养30d。,待菌丝长满时,平行摇动一次,使菌丝体均匀生长。2

6、•灭菌土的准备取一定量的土壤放置在托盘内,土壤厚度要均匀,放在干热灭菌箱内进行干热灭菌,16CTC连续灭菌4h,放凉后备用。2.接种采用两种接种方法(1)菌饼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洗涤后催芽备用。将灭菌土壤装人塑料花盆中,表面压平;从培养10d的PDA平板上,沿菌丝生长边缘打取直径Icm的菌饼,放到花盆内,菌面向上,每盆5个菌饼;再将萌芽种子的根端置于菌饼上,每饼1粒种子;最后用灭菌砂子覆盖。每个菌种接种3盆。于25£和每日14h光照下培养30do(2)玉米砂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

7、洗涤后备用。将灭菌土装人塑料花盆中,然后将培养好的玉米砂接种体按1%的比例与灭菌土混匀,将麦种播入花盆中,每盆播10粒,每个菌种接种3盆,培养条件与菌饼接种法相同。1.分离病原菌并鉴定盆栽试验在播种后1个月调查发病情况。将发病小麦根部的材料洗净,晾干,剪成3-5mm长的小段,进行表面消毒。用硝酸银(AgNO3)作表面消毒剂,材料可用0.1%的溶液消毒3-5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移入平皿,置25°C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材料发病情况,发现材料长出菌丝后,挑出接入单皿,培养5-7d后镜检,该菌是否和原始菌为同一菌。参考文献[1]郝祥之.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M].上

8、海:上海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