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绪论

中国建筑史-绪论

ID:43924717

大小:5.5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16

中国建筑史-绪论_第1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_第2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_第3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_第4页
中国建筑史-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2007年9月课程简介《中外建筑史》是一门重要基础专业课程。它讲述中、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体系特点和构成形态;分析、评价中外建筑遗产的典型实例、创作思想和设计手法。通过了解中外建筑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建筑遗产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外近代和现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及其建筑思想倾向;理解自然条件、文化形态、社会、技术和经济因素对中、外建筑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提高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艺术分析能力和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历史理论知识的能力。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与多样性1、

2、建筑特征受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影响。主要有两种:长江流域:干阑建筑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此外还有:毡包、穹顶等基于防御和居住的客家建筑基于防御和居住的藏式建筑2、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轻质抗震、施工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耗费木材、耐久性差、耐火性差、不耐虫蛀、不耐腐蚀二、木构架的结构特色1、穿斗式:柱子直接承托檩条,柱子之间用木枋相连,以增加稳定性。多见于南方建筑。特点:用料小、柱密、空间小2、抬梁式:柱子不直接承托檩条,而是柱上架梁,由梁或梁上的短柱、斗拱承托檩条。多用于北方民居和南北方的官式建筑。特点:用料大、柱距大、空间大3、斗拱:是中国木构建筑特

3、有的结构构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保持屋面稳定。组成:斗、拱、昂三部分。斗拱的演变:唐宋以前,用料大,布置稀疏,突出结构作用;明清以后,用料小,布置密,突出装饰作用。按斗拱的位置,可分为:柱头铺作(科)、补间铺作(科)、角铺作(科)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出檐相应加大时,斗拱出挑的距离也要相应加大,办法是增加拱和昂的出跳数。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构成建筑的单体分为屋顶、屋身、基座三部分。屋顶的形式屋顶的形式屋顶组合举例:屋顶组合举例:四、群体结组合的特征大体量建筑通常由建筑群体围合而成五、建筑与环境选址:城镇、村落、建筑的选址都要综合考察气候、地形地貌

4、、植被、水文环境容量等因素。环境整治:对环境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治,以保障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如:修筑堤坝、植树造林等。六、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最早的类型为居住建筑:巢居和穴居后来发展为:居住建筑官式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手工业建筑、教育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标志建筑、防御建筑、七、工官制度工官: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专门人才:1、隋代设工部主要工官隋代宇文恺:汉化鲜卑人、隋代任将作大匠。隋大兴规划;观风行殿、行城最早使用建筑模型、比例严谨的图纸推敲方案。主要工官宋代李诫:明代任将作监、熟悉建筑设计、施工、材料、施工管理,编修《营造法式》,该书系统、详细地

5、建筑活动所涉及的工程做法和工料计算。明代蒯祥:明长陵2、民间匠人:鲁班、喻浩(木经)、计成(园冶)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