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

ID:43927202

大小:101.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16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_第1页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_第2页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_第3页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_第4页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黄健民(新余高专人文系 教授)《基础写作》(张杰编)教学辅导本课程教学辅导分三块:一,教材重点内容的归纳概括二,模拟试卷的讲析三,作文提示第一章  导论(二节)第一节  写作本质一、写作的一般属性(主体性——个体性,实践性,创作性)主体性表现三方面1个体性特征2实践性特征3创作性特征1,个性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2,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3,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1,“望尽天涯路”:前提在于有不懈追

2、求的创新意识2,“衣带渐宽终不悔”:前提在于有坚韧不拔的毅力3,“回头骞见”:前提在于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二,写作的特殊属性——化生性,书面性,交流性特殊属性(一)化生性特征——所谓化生,指在这一过程中,从认识客观事物到完成写作成果,必须经过主体思维的多重加工、转化,才能最后生成(体现写作主体一种特殊心理功能)三个阶段:1,潜化阶段——“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2,化生阶段——由一种朦胧、模糊、不具体、不完整的精神对象,化生为一种清晰、具体、完整的精神对象3,生成阶段——写作成果最终以书面形式来表现(二)书面性特征——决定写作成效的一个根本性因素体现在三方面:

3、1,文字因素对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2,内在形式对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表现在:一是决定着对主体感知对象的形式选择二是决定着对主体反思对象的形式选择三是决定着对主体表达方式的形式选择3,惯例经验对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三)交流性特征——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三方面认识:1,参与写作的真实读者——阅读实际上是写作的一种延续2,参与写作的“隐含读者”——即由作者的读者意识所决定的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的读者因素,称为“隐含的读者”3,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的相对性第二节  写作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化生律、整合律、通变律一,化生律—

4、—所谓化生律……见P131、写作内容——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写作内容的形式,必然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相互进入、相互转化、融为一体、产生新质的过程。2、写作形式——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史的产物写作形式,主要指写作内容的结构安排,写作形式是人的思维结构的书面形式。3、写作文本——是写作内容与写作形式化生关系的产物二,整合律——化多元为一元。所谓整合……见P16心理整合机制三个层次:1、记忆整合层——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人的记忆过程与人的其他心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记忆整合功能具有两层意义:(1)记忆种类有形象、逻辑、情感记忆等

5、,各种记忆内容之间往往具有相互联系的性质。写作活动中对记忆材料的调度,涉及到各种记忆内容的综合参与。(2)从记忆的信息储存角度来看,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表象和语词两大类。用语词帮助记忆的最大功绩是它能够建立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记忆模式,使记忆提高到无穷大,又使它具有系统性和生产性。2、思维整合层——写作活动从本质上说始终是一个思维过程。三个方面:(1)各种感知方式的全方位投入。(2)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3)各种思维方式的灵活变化。3、文本整合层——写作过程分三个阶段:(1)瞻物(积累材料阶段)(2)眈思(由物到意,不吐不快阶段)(3)考辞(完成形式化阶段

6、)三、通变律——写作为文的规律在于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包括二方面:(一)文有大法,无定法。大法——指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并非对上述大法的否定,而是强调在遵循大法基本原则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王若虚《文辩四》)(二)字字古有,言言古无。模仿与创新。袁牧《续诗品.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第二章  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第一节  文本的材料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1,含义——一般而言,凡是被写作者用在

7、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实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都可称之为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材料指原始材料,狭义材料指写入文本中的材料。)2,作用:写作前,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写作中,选择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二、材料的分析和综合。(一)分析——所谓分析,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把整体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区分出来的心理过程。分析的作用:1、为实现对材料的意义与价值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把握奠定了基础。2、为实现对不同材料之间意义与价值关系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二)综合——所谓综合,与分析相反,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

8、的方面,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分析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