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

ID:43930056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英语“课堂展示”的教学策暁摘要:我校围绕市教研室《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建议》的具体要求,依据建构主义、人木主义学习理论,以“学、探、练、拓”为教学基本元素,构建了“自主习得,共同发展”的校本化课堂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展示;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4-001“学”,是指课前自学;“探”,是指合作探究;“练”,是指当堂训练;“拓”,是指课外拓展。“学、探、练、拓”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构成了我校“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这样教学牛才肯学》(美]JamesP

2、.Raffini著)屮150种课堂教学策略,对课堂展示中的一些现象做了分析,得出了儿点应对策略。一、“课堂展示”中的三大突出现象教学中最快最直接的教学反馈是课堂展示,在展示中教师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练”的重要形式是学生的“课堂展示”。在实施过程屮我们发现冇以下三大突出现象:学生不积极参与;优生包揽课堂发言;菜市场式展示。二、存因分析JamesP.Raffini说:“寻找和战胜挑战的欲望是课堂学习内在动机的核心。它以学生的学业心理需求为动力:控制自己做决定(自主);做事情使他们有成就感(胜任);感觉比自己木身更强大(归属感和联系感);自我感

3、觉良好(自尊);在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参与和刺激)根据这种理论,这些现象存在主要冇以下方面的原因。1•教师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没有顾及人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缺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的活动设计和措施。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参与展示的内在动力不足。他们无法在参与中找到快乐,他们只有放弃。2•“自主习得”不足,“互动探究”不到位。我校以市教研室编写的《学习指导》屮“问题导学”为抓手,引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课堂高效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课前自学”的时间、地点灵活安排,或在课前,或在课堂的起始阶段,或用

4、整节课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H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三、主要措施根据JamesP.Raffini的150条动机策略中的每一条策略界定了课堂操作结构,这些策略在课堂中能发挥作用,Epstein(1989)提出的这个框架能帮助教师界定课堂屮的领域,这些领域冇助于学生的适应性动机目标和内在动机。她用缩略语TARGET来表示这六种结构,分别是任务、权力、奖赏、分组、评估和时间,教师可以用这些结构营造课堂氛

5、围,支持学习目标和内在动机。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学生互动环节要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要有话说,学困生在优生的帮助下要能达到预期冃标。同时要让学生怀着质疑的心态去思考,在组内形成讨论的氛围,可以一•对一的讨论,也可以共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讲给别人听,让组员为你纠错,补充和质疑。如果观点意见出现了分歧,就要向组内其他同学请教,甚至向老师发出求助。将组内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学案上,为展示点评和质疑做好准备。2.通过学生的参与,注意观察了解哪些学生假参与,哪些学生是真正参与了,然后逐步深入,进一步了解他

6、们不参与的真实原因,循循善诱,教给他们参与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3•利用冇趣味性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多媒体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契机,悉心安排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

7、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谣、英文电影等,增加学牛的学习兴趣。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同学间的竞赛及集体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展现积极参与、争先恐后、五彩缤纷的学习特点。4•采用激励性的小组评价机制。主要是激励小组合作,让互动探究活动实效、高效。通过实践发现,如何调动优生去帮助学困生是大班“互动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往的小组展示都是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每个小组为了能得高分几乎都是推荐本组的优生,所以展示环节成了优生的天下,优生根木就顾不了学困生的状况。所以只有对整个小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