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

ID:43931007

大小:97.2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7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_第1页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_第2页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_第3页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_第4页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络放血疗法实验及临床探究进展【关键词】刺血疗法;综述文献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它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脸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刺血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少、疗效快、节省时间、成本低廉等特点,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l]o现将近年来刺络放血疗法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作用机制《内经》认为,刺血络法治病机制为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这一点是基于中医的病因学说。《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

2、,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意思是说,无论外感内伤或情志致病,最终均导致机体的经络、脉道不通。因此,'‘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络病者,调之其孙络血”。调理原则是“血实宜决之,苑陈则除之”,血去则经隧通矣,“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o表明刺血络法的作用机制在于除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2]o王芬等[3]对近40年刺络放血疗法的327篇文献进行研究后认为,刺血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

3、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实现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主要有退热、止痛、镇静、降压、降低血黏度、强心、活血、消疔徵、急救、消炎、止痒、抗过敏等作用。张争昌[4]把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泄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通经络、消瘀去滞、调和气血、调整阴阳、醒脑开窍、镇静止痛等方面。井穴为五输穴之一,多位于爪甲之侧、四肢末端,为十二经脉阴阳之气始发之处,经脉之气交接于四末之所在,所以井穴多用于治疗脏病重症,尤其多用于治疗脑中风急症,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在现代实验研究中也发现了针刺十二井

4、穴治疗中风的客观依据[5]o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具有泻热消瘀、活血通络、开窍启闭、护脑醒神等功效,为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其操作简单,作用迅速,在中风急救方面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效果肯定。2实验研究2.1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王秀云等[6]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井穴放血治疗组,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致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MCAO),治疗组在脑缺血后即刻给予井穴放血治疗,出血量为每穴1滴。分别于缺血后的1、3、6、24h处死,进行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区皮层脑组织c-fos蛋白(F0S)及HSP70蛋白免疫阳性细胞,以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后早期抑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fos蛋白和HSP70蛋白在缺血区皮层脑组织表达增加,缺血后lhHSP70无表达,FOS表达增加,在随后观察的3、6、24h时程内HSP70和F0S均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增多的趋势。井穴放血治疗组在以上各时程F0S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同时段的缺血病模组(P<;0.05)o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后应用井穴放血干预治疗可明显增强缺血区脑组

6、织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即刻早期基因F0S和抗应激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了缺血后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能力,提高了缺血后神经元的可塑性,进而可影响晚期目的基因的表达,抵抗细胞凋亡的发展,增强脑修复能力。表明井穴放血法对中风初期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任秀君等[7]采用凝结大脑中动脉的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组织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后0〜30min,EAA浓度上升,60〜90min2组EAA浓度下降,与0〜30min比较,刺络组下降幅度

7、较凝结组大(P<;O.05),90min后,脑缺血组织胞外EAA浓度已接近正常水平。提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可降低脑缺血后升高的EAA浓度,说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阻止神经毒性,起到保护脑损害的作用。黄碧兰等[8]用刺络放血法通过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超氧物化歧化酶(S0D)活性和含量的影响,按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先左前肢,后右前肢,点刺穴位,使出一滴血。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降低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可提高缺血脑组织SOD活性

8、。研究发现,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能降低缺血区脑组织MDA值,升高SOD活性。这表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何树泉等[9]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H+浓度影响,结果缺血后即刻施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一时性的抑制缺血区的H+浓度堆积,调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