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ID:4393847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_第1页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_第2页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_第3页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_第4页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格激励机制研究综述摘要:网格计算是新的互联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且前景看好。而激励机制不仅是网格计算的关键问题,也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共性问题。木文阐述了激励问题的必要性,综述了常见的三种激励机制,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激励机制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网格、对等、激励机制、机制设计一引言近几年來,网格技术发展迅速,前景普遍看好[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都热衷于研究网格计算,如美国宇航局的信息动力网格(IPG:InformationPowerGrid),搜索地外文明的分布式网络计算(SETI@Home)、欧洲数据网格(DataGrid)、网格物理网络(GriPhy

2、N:GridPhysicsNetwork)a亚太网格(Asia-PacificGrid)^中科学计算所的织女星网格等。不仅如此,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也加入了研发网格的行列,如IBM、微软、Sun等,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网格,如计算网格、数据网格、服务网格和知识网格等。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GridServicesArchitecture)的制定,Globus工具集的发展和全球网格论坛(GGF:GlobalGridForum)的成立,都推动着网格技术快速地发展。网格计算利用直联网空闲的资源,可以实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等功能,其成木较低,却潜能U大。可以说

3、,它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而网格计算的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把物理上分散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仪器设备等)集成为一个统一的计算平台。它的最终H标是要实现不同组织或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2],适用的对象也主要是虚拟企业[2],即动态的企业联盟。在这种环境屮,参与资源共享的企业都是独立、自治的主体,相直之间没有任何的依赖或隶属关系。网格计算,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是一种面向虚拟企业的新技术,参与计算的主体也是完全对等的。在这种对等环境中,主体Z间的关系是很松散的,每个主体都会根据个体利益來选择是否参与资源共享和协作。这样,网格计

4、算就必须考虑适当的激励机制,而且,激励问题也是网格技术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Z~[3]o如果不考虑激励问题,或者激励不介理的话,就很难形成稳定的网格计算平台,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支撐”问题。另外,其它的互联网新技术,如P2P系统、普适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这些新技术虽然计算模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以某种方式实现互联网上各种物理分散的、口治的和独立的实体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它们和网格计算相同,也必须考虑激励问题。rti此可见,激励机制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共性问题,対它的研究,将具有普遍意义。二激励机制在互联网对筹的环境下,不仅需要考虑相应的计算问题,如网格调

5、度问题、资源发现问题、P2P节点检索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対等主体问的经济问题,即如何激发和协调不同口主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就是促使理性的主体贡献自己资源,激发它们参与共享和协作的方法和手段。这里所谓的“理性的主体”,是指这样一类主体,它们只有当有利可图时,才会贡献它们的资源,而且在贡献资源时,它们会优先考虑个体利益的最人化,而不是集体利益的最人化。激励机制的目标就是解决对等主体间的经济问题,从而实现网格技术、P2P系统、普适计算等环境的自我支撑。激励问题,最早是出现在经济领域,最常用的激励机制就是货币。网格计算等新技术,不仅是一个计算平台,也是一个

6、经济社会。货币机制也同样适用于网格计算。但网格的激励机制不只限于货币。纵观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网格激励机制主要有三种:货币激励、非货币激励和机制设计理论。货币激励,就是釆用货币來衡量主体贡献程度的机制。在对等的计算环境in于网格主要适用于动态的企业联盟(即虚拟企业),联盟中的成员企业,如果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那它肯定愿意贡献自己的空闲资源,而且冋报越多,他愿意贡献的资源也就越多越优。具体采用货币机制的有:文献[4]中阐述的Gridbus项目;文献⑸中提出的网格银行服务;文献[6]和文献[7]提出了价格机制等。非货币激励,是指不以货币为计量尺度的激励机制,如信誉等

7、。非货币激励,如同货币一样,同样可以激发自主主体贡献自己的资源。在虚拟企业屮,成员企业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它们为了共同的H标而结成了临时的联盟。单纯的货币激励虽然能够促使成员企业贡献资源,但由于在实际使川过程屮,资源和服务的量化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非货币激励在这种动态的联盟中,反而更具优势,如文献⑻中的信誉机制,文献[9]中的町信度等。货币和非货币激励虽然可以激发自主主体贡献自己的资源,但并不能促使整个系统的性能达到或逼近最优。在对等的计算环境中,人多数的主体是理性的,它们会优先考虑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集体利益,从而造成计算系统性能的大幅降低,甚至危及整个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