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

ID:4394464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发表吋l'n]:2007-5-611:42:22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注意。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坏境列为国策,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木组成部分,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用的总和。它包括各种岩、土体及所含矿产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和由内、外动力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及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

2、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发生缓慢的或突发性的对人类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近年來,四川在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及重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加之四川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一、四川省当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现状1.地质灾害频

3、繁发生,灾害损失不断扩大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二、三级地形台阶,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和滑坡约1()万余处,泥石流沟壑3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5o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近年来随着工程经济建设的力度、深度及广度不断加深,导致四川地质灾害己

4、有加剧的趋势。1997年我省地表十余个堰塘干涸,20余村民人畜饮用水供应屮断;1990年甘洛县铅锌矿矿砂形成的泥石流造成36人死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tl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同吋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來了巨大的损害。针对这种情况,四川加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有关内容,从法律程序上明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并根据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编著了《矿山地质

5、环境调查与评价》,为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3.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日益加剧地壳表面的剥蚀、侵蚀营力是地形地貌演变的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它的作用方向就是不断将髙原、山地、丘陵逐步切割、夷平,由于它的作用,必然将大量的土石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重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帯,虽然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却相当严重。四川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特别是省内泥石流发生程度高,

6、大和特大规模泥石流的发生是造成省内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耍方面。例如,西昌东河泥石流沟,流域而积达208平方公里,沟道长约40公里,沟内常年遭受侵蚀、剥蚀等外营力作用,由崩塌,滑坡所形成的物源物质达45亿立方米;西昌西河泥石流流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沟道长数公里,物源物质达19亿立方米;南江县白梅亚滑坡泥石流,泥石流流体达900余万立方米;会东县境内白沙沟,流体面积245平方公里,沟道长期为24公里,一次泥石流活动在沟口处堆积物质竟达10万立方米。严重的泥石流活动区,土壤年侵蚀模数(2〜3)*100000立方米/平方公

7、里以上,强大的侵蚀作用使得沟谷和岸坡重力作用不断加剧,山地环境退化,森林植被破坏,并使泥石流多发区失去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和保护水土的能力,水土流失现象也随之加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不适当的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并且在高值上长期运行。自80年代以来,岷江沿岸泥石流、滑坡多达1000多处,且频率和强度日益加剧。在上游入口处的输沙量已逾1000万吨,致使岷江流域一些地区已出现荒漠化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区。由此不难看出,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是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江上游地貌类

8、型复杂多样,而较为脆弱的山地和高原面积比重大,如果人类开发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局1996年的公报,80年代初四川省通过遥感测量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4%,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的566%。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3%,至今还有90%未治理,并且在高、中山地区还有所发展。长江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