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

ID:4394998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_第1页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_第2页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_第3页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_第4页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_第5页
资源描述:

《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析低位综放面回采率低的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十三矿孙景瑞于青锋成光武王振涛内容提要详细地剖析了低位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了所采取的技术对策。关键词剖析低位综放回采率影响因素提高途径近年来,综采放顶煤技术在全国大型煤矿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采区的煤炭损失量比较大,工作面回采率偏低一直是综采放顶煤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引起了煤炭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综放技术高产、高效的各个方血优化转变,走节约性发展道路。对采用综放采煤技术的各类煤矿,分析其原因,追究其根源,并结合各煤矿的特点,总结出必要的方法措施,捉高资源回采率。1概况平煤集团十三矿

2、开采己15一17煤层,该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直接顶为II类顶板,属于中等稳定顶板,煤层硬度系数在f=0・5〜1.0之间,厚度为4.8〜6.4m,倾角在20〜32。之间,适合一次采全厚。自1998年引进低位综采放顶煤技术以来,在多个工作面使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回采率均在85%以上。低位放顶煤技术虽然优于高、中位放顶煤技术的放煤效果,克服其中放煤的不足,回釆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回采过程中,也存在各方面因素的损失量。现以我矿己回采完毕的己15-17-11060工作而为例,来全面分析其损失情况,并总结了一些减小煤炭损失量的方法措施,以示探讨。2影响采面的各种损失及改造途径2.1

3、设计损失(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设计己15-17—11060I作面中,由于己15-17煤层是合层煤,煤质比较酥软易冒落,设计时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风、机巷净高2.6m,巷道下留有2.5〜3.5m的底煤。初采初放期间,为保证老顶初次垮落的安全,整个工作面有20〜30m的区段沿煤层顶板布置冋采,工作面下的底煤丢失;初采初放期间过后,工作面设备开始渐入煤底,沿煤层底板回采,并放顶部煤量。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顺着巷道的正常位置推进的情况下,刮板输送机的机身从机头、机尾处按一定的弯曲度顺势渐入煤层底板,开始放顶煤,这里工作面机头、机尾处下部各丢失一定量的三角煤。我矿现采用沿煤层顶板布苣风、机

4、巷,保证了回釆中端头支护的稳定性,避免了因沿煤层底板布置巷道时工作面两端头支护留有顶部三角煤的问题,但存在两端头丢底煤和设备下丢三角煤的状况,这已成为制约我矿综放T作面回采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在今后采用低位综放采煤法时,如果煤层赋存条件稳定、顶压小的情况下,设计时风、机两巷沿煤层底板掘进,加强两端头支护的管理。再者,如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回采中确实无法避免这部分煤量损失,只能要求设计部门在今后回采区段煤柱时,做好这一丢失区段煤量设计管理工作,避免煤炭的丢失。2.2地质构造损失在工作面回采到中部吋,风巷遇到H二4mZ50°逆断层和H二10mZ50°逆断层,揭露全岩石段200多

5、米,预计向工作面倾斜方向延伸发育20〜30m,两条断层严重影响工作面上部走向长370m,在其区间内工作面无法正常回采;如果硬采硬过,势必会破坏综采设备,并且工作面在过断层期间由于顶板破碎,支架容易倒架、歪架,不易维护,整个工作面需跳眼搬家。这区间的整个工作面煤量需报损,损失量很大。众所周知,整个综放工作面跳眼搬家工程量大,工期长,煤炭损失量大。为此,我矿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工作面地质勘探、井下钻探和物探工作,提前做好本区段的地质研究工作,探明地质构造的发育延伸情况,沿工作面上部另掘一条补风巷(并起探巷的作用)进行工作面技术改造,变整个工作面倾斜长120m搬家跳眼的工程量为局部区段30

6、m搬家跳眼工程量,由整个工作面损失量减小为只有30m倾斜长的损失量,剩余区段工作面继续回采。2.2放顶煤损失己15-17—11060工作面开始放顶煤初期,三轮顺序放顶煤,放煤步距为1.2m,即每循环割两刀放一次顶煤。从现场实际看出,这种工艺方式比高、中位放煤效果较好,顶煤冒落充分及时、煤岩分界面下降平稳。但在实际回采中,煤层完整性较好吋顶煤不容易破碎,冒落块度较大,容易卡堵放煤口。人员处理大块煤时,安全隐患多。这时,有个别的放煤工图省事,放顶煤时放不净或有时就不放顶煤,移架推溜,造成顶煤的损失。还有一问题,放顶煤步距间的三角煤丢失,放煤步距过大,顶煤易超越放煤口丢入采空区,步距过

7、小则煤肝同时到达放煤口,混肝过多。工作面推进l・2m时放一次顶煤,放煤口高出后部输送机,从现场情况看,顶煤冒落自溜坡度成30〜40。,这样两次放顶煤步距间形成一个三角煤丢失区。放顶煤工艺是低位放顶煤技术采煤法的核心,是决定顶煤回采率及含肝率的关键。为此后来在工作面的回采中改为一刀一放,回采工艺为:割煤一移架一放煤一拉后部输送机一推前部输送机,放煤步距为0.6m,放煤工艺采用分段顺序单轮放煤,3人同吋放煤,每人放3架交替进行。这样减小甚至消除了支架间存在的脊背损失和放煤步距间的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