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ID:43952510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_第1页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_第2页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_第3页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_第4页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2008-11-1100:00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作者:罗琼字体大小一

2、+血栓形成(thrombosi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循环血液中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供障碍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由丁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事件有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小,肺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常常危及牝命。下文将分别阐述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1血栓的形成过程及分类血栓形成是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皮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粘附的血小板释出二磷酸腺昔(ADP)和血•栓索(TX)A2促使更多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血栓头部);内皮损伤激活内

3、、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血小板小梁Z间形成纤维蛋白析出,纤维蛋白网Z间网络大虽:红细胞,形成血栓体部,最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尾部。根据部位和血栓组分的不同,血栓可分为(1)白色血栓:发牛于血流速度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主要由血小板组成,纤维素和红细胞含量相对较少;(2)红色血栓:发住在血流极度缓慢或者停止之示,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3)混合血栓:常表现为一个血栓不断形成的过程。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吋,左心房内形成的血栓就是混合血栓;(4)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索构成,这种血栓发牛于微循坏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乂称微血栓。按血管种类可分为动脉性、牌

4、脉性及毛细血管性血栓。2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2.1动脉血栓在动脉血栓形成屮由于动脉血压大、流速高,故凝血酶不易在局部积蓄到有效浓度,只有在动脉粥样硕化斑块上粘附,聚集血小板使局部动脉管腔狭窄,才使凝血酶积蓄达到有效浓度,使纤维蛋门原转变成纤维蛋门,而网络血细胞形成血栓。2.2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系由r血液高凝和淤血,因此静脉血栓是上耍由纤维蛋口和血细胞构成的混合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冃前也被称为易栓症,其原因可分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易栓症缺乏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有抗活化的蛋白C等特点。继发性高凝可见于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口服避孕药,肾病综合征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长期卧床、

5、大手术后、吧胖和静脉]

6、

7、

8、张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2.3微血管血栓形成由于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了或血循环中出现促凝物质引起,如DIC,也可由血小板被激活形成聚集体引起,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微血管内形成透明栓,导致器官功能衰竭。3凝血与抗凝系统2.1凝血系统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血,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冇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止常的血浆凝血因了活性。其中,血小板和凝血因了是生理性止(凝)血的重要成分。组织因子(tissuefacto

9、r,TF),即凝血因子III(factorlll),是唯一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它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上,其中脑、肺、胎盘中含量丰富。炎症、感染、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等可促使组织因子合成和表达,并可释放到血浆屮。各种原因引起组织因子活性的升高将会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多种疾病。DIC、血栓性疾病、内毒素血症、恶性肿瘤时,血浆纟R织因了水平升高,反映凝血系统的激活。Falati[1]等采用共聚焦广视野显微镜实吋监测活体小鼠微循环中血栓形成过程,发现TF不仅参与血栓形成的始动过程,而且还参与血栓的不断增人以及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即血栓形成是循环中的TF

10、不断覆盖在血栓表面,反复启动凝血,最终使血栓不断增加的过程。3.2抗凝系统体内存在抗凝系统,对凝血过程进行负调节。人体最主耍的抗凝系统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蛋白,分为组织因了途径抑制因了・1(TFPI・1)和纟H.织因了途径抑制因了仃FPI-2)oTFPI-1以抗凝血作用为主,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体内最强的生理性抗凝物质。TFPI-1有276个氨基酸,由N端,3个重复的Kunitz结构域(K1.K2和K3)和c端组成。研究显示,TFPI-1的KI结构域与

11、Vila因子结合,K2结构域与因子(Xa)结合,K3结构域没有直接抑制蛋白酶的功能,但它和C端对于肝素和细胞表面的结合是必需的[2]。TFPI-1的K2结构域与因子Xa结合,形成TFPI-Xa复合物;TFPI-1K1结构域与因子Vila相互作用,最后形成TF-FVIIa-TFPI-Xa四聚体,从而中断外源性凝血途径级联反应[3]。Golino等[4]研究表明,TFPI基因反向转录DNA(cDNA)转染动脉内皮细胞示,可有效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说明TFPI对血栓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