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

ID:43956196

大小:8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7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_第1页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_第2页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_第3页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_第4页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宁静行动主城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宜居重庆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控制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以下简称创模)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准受益准付费”的原则,通过实施主城区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公众满意度,全而营造宁静宜居坏境。主要指标包括:区域坏境噪声平均值W5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W68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新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30个。二、实施范围及时间实施范围为主城区(含两江新区,

2、以下同),幅员面积5473平方公里,重点是城市建成区。实施时间与创模同步,即:2012年完成主要整治任务,2013年巩固提高。三、工作措施围绕创模要求,从源头预防、传播途径控制、噪声敏感目标保护3个层面,综合采取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重点加强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主城区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噪声污染扰民投诉,提高公众满意度。(-)噪声污染源头控制。1.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划防护。将声环境功能区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在制定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3、、交通建设规划等城市建设规划时,耍与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充分考虑区域开发或改造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遵循“闹静分隔”和“土地合理使用和功能分区”原则,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耍求,在制定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审查建设工程规划时落实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划防护距离,从源头防治噪声污染。加强交通建设规划与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和有机衔接,合理确定路网结构,将噪声污染防治内容与城市道路、铁路、地铁、轻轨、机场和港口的建设布局方案设计相结合。道路规划吋预留合理的噪声防

4、护距离,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有关规划文件中明确噪声敏感建筑物与地面交通设施间隔一定的距离,合理划定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和住宅区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与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等交通干线的噪声防护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耍求。新建道路时,高速公路噪声防护距离原则上不得小于道路红线外50米,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防护距离原则上不得小于红线外30米,次干道防护距离原则上不得小于红线外20米,城市轨道交通防护距

5、离原则上不得小于30米,规定距离内不得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可以建设非噪声皱感建筑物或建设绿化防护带。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周边新建道路时,道路的选线设计必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噪声防治要求合理布局,尽量避开住宅、学校、医院及其他需要保持安静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交通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采取隔声窗、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确保噪声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质量达标。在现有道路两侧进行开发建设时,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用地功能,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防护距离以内的区域,宜进行绿化或作为非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禁止建设

6、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第一排建筑物的性质和布局形式的规划管理,第一排宜建设公共建筑或其他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如住宅卧室、医疗病房、学校教室不宜布局在临路一侧,同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坏境影响评价结论采取隔声窗、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确保声环境质量达标。加强大型交通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对于新建的港口、码头、公交站点和大型停车场等合理布局,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域,严格审查选址合理性,对选址不合理的不予审批,从而降低其产生的交通噪声对噪声敏感区域的影响。加强新建工业企业、物流和其他

7、生产经营性企业合理规划布局。新建工业、物流项目原则上要进入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设置合理的噪声防护距离,合理调整其平面布局,产生噪声的设备、工艺应远离噪声敏感区。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噪声敏感区与工业区、物流区Z间设置绿化隔离带。按照声坏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对主城区小型企业、餐饮服务、娱圧场所等进行合理布局,把好源头控制关,预防噪声扰民。1.适时调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随着城镇化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交通高速发展、工业金业的环保搬迁,主城区部分城区用地功能有所调整,声环境功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为适应声环境保护的新形势,进一

8、步优化城市声环境功能分区布局,根据《声坏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和《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文备〔2007)72号)要求,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进行适时调整。2.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坏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按照《坏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