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

ID:43957387

大小:7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7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_第1页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_第2页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_第3页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_第4页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2关键词2一、引言3二、建构主义观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一)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性3(-)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师生之间是否具冇冇效的互动性3(三)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4(四)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真正的理解性4(五)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的反思性5三、教育界对一堂好课标准的认识及确定5(一)教育界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5(-)如何确定和建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标准6四、笔者的一些拙见7(一)新71・理念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72•思路新,休现构思新颖高效的教学思路73•手段

2、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8(二)趣81•新课导入诱发学习兴趣82•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保持9(三)活91.教法要灵活92.把教材用活93.把学生教活9(四)实101•教学目标要落实102.课堂训练要扎实113.教学过程要真实11五、结论11参考文献11致谢13【摘要】本文结合建构主义观点和教育界的认识,从“新、趣、活、实”四个角度探究分析一堂好课的标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究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对推进新课程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一堂好课;标准;新;趣;活;实一、引言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

3、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评价木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由于评价客体(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所以评价标准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征。二、建构主义观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性在日常课堂教学评价中,总是注重评某位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用建构主义观点來看,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主讲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怎样。这是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评课者仅仅是看主讲教师有无科学性问题,目的性如何,启发性如何等,而不是看学生是否时常不由□主地被主讲教师的教学所吸引,这种评价是不准确的。因为这种课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就很难实现建构意义下的知识建构。很多的经验

5、还表明,教师把课讲得过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知识。(二)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师生Z间是否具有有效的互动性有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z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Z不专,则其所取Z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建构知识。事实上,建构主义强调的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Z间互动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

6、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作业,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Z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冋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止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

7、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冋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耍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三)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荷兰的教育公认是较先进的,教育的发达导引其科技迅猛发展,仅1999年荷兰就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与荷兰强调学生通过“做”來门行获得知识不无关系。建构主义强调人与坏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屮应强调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在当前的齐种公开课和评优课中,普

8、遍都应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得课堂生动、形象、直观,也节省了一定的讲解和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问题是,更多的时间,教师只是在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地演示一些内容,或是学生利用计算机做一些练习,而缺少学生利用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U行探索和实践获取知识的坏节。事实上,如果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引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