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

ID:4395948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_第1页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_第2页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_第3页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价值探析新乡市中心医院CT室,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27例(48.2%),位于前交通动脉12例(21.4%),位于大脑前动脉9例(16.1%),位于颈内动脉C1-2段4例(7.1%),位于大脑后动脉2例(3.6%),位于后交通动脉2例(3.6%),均为单发。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体的部位与大小,

2、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多层螺旋CT;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43-01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疾病,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约为6%,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l]o目前,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然被视为“金标准”,但是其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存在受病情因素限制、操作复杂、重复性较差等不足指出。而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颅内动脉瘤检查的操作相对简单、无创,而且具有准确性、特异性与

3、可重复性较髙等优点,是现代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5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9-75岁,平均(52.4±3.2)岁。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51例,呕吐44例,动眼神经麻痹34例,意识障碍20例,短暂性脑缺血16例。1.2方法:本院采用PHILPSBrillinance64螺旋CT,按照多层螺旋CT的规定扫描程序为患者进行检查。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扫描的相关参数为:120kV,170Eff.mAs,旋转速度为0.33s,螺距为1.2mm,层厚为0.6mm[2]。在患者的肘

4、正中静脉穿刺18-22G针头后,连接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优维显,注射速度为5mL/s,总量为75mLo扫描触发采取团注示踪方式,感兴趣区定位于主动脉弓,触发阈值设定为lOOHUo在本组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中,所得数据均在SyngoWorkplace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与容积重建,由专业医师进行图像分析。2•结果本组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27例(4&2%),位于前交通动脉12例(21.4%),位于大脑前动脉9例(16.1%),位于颈内动脉C1-2段4例(7.1%),位于大脑后动脉2例(3.6%),位于后交通动脉2例(3.6%),均为单发。本组病例的多层螺

5、旋CT检查中,增强扫描前显示22例(39.3%),均>5mm,平均9mm;增强扫描56例均清晰显示,平均(4.2±0.5)mm。3•讨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随着各种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多层螺旋CT等无创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实际检出率,其总发生率为0.8%-10%[3]。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因具有无创伤、分辨率高等特点,其临床诊断价值与术前评价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64层螺旋CT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检查的主要设备,其扫描速度有了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4m

6、,实现了“各向同性”体素的采集,在准确诊断微小动脉瘤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各种细节信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时,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图像、数据处理与重建功能,例如:与MIP、VR减影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以及瘤颈情况与穿支动脉等空间结构。同时,多层螺旋CT还可以同时显示动脉瘤壁钙化、瘤体外情况、与邻近结构关系等,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与颅内动脉瘤的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应用多层螺旋CT具有无创性、检查时间较短、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组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中,患者的主要CT表现为:平扫瘤体呈现为结

7、节状或囊状改变,与临近的血管宽基底相连或形成蒂状,较小的瘤体平扫显示效果相对较差。在CT增强扫描中,病变的显示效果较为理想,较大的瘤体显示效果明显强化,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壁较厚,厚薄缺乏均匀性。总之,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体的部位与大小,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张卫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7):6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