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

ID:4395980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_第1页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_第2页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_第3页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对其进行CT扫描及病理检查;结果:病理检测极低度危险性2例(6.45%),低度危险性8例(25.81%),中度危险性10例(32.26%),高度危险性11例(35.48%)。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部分在持续增强扫描后无强化;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关键词: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应用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于胃肠道

2、间叶组织的一种肿瘤,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症状,且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晚,因此临床上常常难以发现。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潜在的癌病性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预防胃肠道间质瘤癌变,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尽早发现胃肠道间质瘤,避免其癌变的发生,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1例展开多排螺旋CT诊断研究,获取了丰富的诊断经验,现将木次研究的过程及成果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1例,男18例例,女13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54±4・2)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

3、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临床主耍表现为:腹胀、腹痛、呕血、腹部肿块以及黑便等,部分患者无胃肠道症状。其中上腹部不适患者21例,饭后饱胀患者8例,胃部隐痛患者5例,进食后呕吐、柏油样人便、腰背部疼痛患者7例。排除其他重人脏器及基础性疾病。1.2检查方法患者禁食6——12h后行CT扫描。扫描前嘱患者口服清水约1000ml,疑似直肠病变患者先行洗肠,然后再灌注清水约1000mlo仪器选择西门子64层螺旋CT,所冇患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然后再行三期增强扫描。行三期增强扫描前经患者左肘前静脉注入300mg/I欧乃派克70——100ml,3ml/s,欧乃派克注入25s时进行动脉期扫描,欧乃派克注入55s时行

4、门脉期扫描,180s延时平衡期扫描。所有获取的图像均经lmm拆薄重建,并将信息输入同步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选择两为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图像分析。1.3病理分级标准病理分级标准按照表1内肿块最大径与核分裂相分级。免疫组化行CD34、SMA、CD117以及S-100检查。2结果2.1病理检测结果如表2。1.2CT图像特征2.2.1肿瘤位置分别位于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肠系膜、肝胃间隙、左肝区等位置,肿瘤直径在1・9——17.5cm,平均直径8.l±0.5cmo本实验中所有患者术前MSCT均准确定位。肿瘤病灶体积各不相等,体积最小者约1.9cmX1.9cmX2cm,体积最大

5、者约21.lcmX10.2cmX20.1cm,病灶呈现出向腔内生长、腔外生长以及腔内腔外均生长的特征,肿瘤形状不一,呈现分叶状、圆形、哑铃状以及其他各种不规则状。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部分在持续增强扫描后无强化。2.2.2CT平扫:6例瘤体密度均匀,CT值14.5——25.5HU;CT增强扫描23例,18例均匀强化,5例瘤体内存在低密度小片状影,呈现明显的动脉强化期特征,但是英密度相对比较低,和胃肠壁比较接近,瘤体平均大小约为4.1cm,CT值34——52HU;7例持续增强扫描,瘤体内呈现出片状或条索状强化影,部分患者呈现囊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特征,瘤体平均大小约为6.9cm,C

6、T值均增加20HUo3讨论在冃前针对胃肠间质瘤诊断的手段中,多排螺旋CT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但能够通过增强扫描对瘤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变化特征进行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准确判断瘤体的性质与特征,增加胃肠间质瘤的检出效率,同时还可以准确了解胃壁、肠壁的结构,对于准确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区别于其他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总之,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能够准确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形状、发生、发展以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横断位图像定位肿瘤的难题,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无疑具有I•分重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徐玉芸,何晓东,钟建国,袁建华•胃肠道

7、间质瘤的CT表现与病变危险度分级的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2):255-258.2、杨伟洪,向先俊,胡小红,刘鹏程•利用CT和顿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2):259-261.3、曾清华,黄志涛,徐岚,刘云.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及病理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12):1056-1058.4、朱芳叶.胃肠间质瘤CT和MRI诊断分析[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