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

ID:43960289

大小:41.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_第1页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_第2页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_第3页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_第4页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发性口疮临床80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011年收治的复发性口疮患者80例,对其发病因素及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92%,治愈率25%。结论:对于数目少、溃疡浅、发作不频繁及全身症状轻的RAU患者以局部用药为主,而对于反复发作、间歇期短、溃疡数目多而深的患者应配合全身治疗。能明显提高复发性口疮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关键词:复发性口疮;治疗;发病因素【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83

2、-02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反复发作、又有自限性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复发性口疮的病因复杂,临床上根据溃疡表现的大小、深浅及数目的不同又可分为轻型、重型(又称复发性黏膜腺周围炎)和口炎型(又称疱疹样溃疡)[1]o针对每个病例可能存在的致病诱因予以消除和治疗。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口疮患者80例的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8.56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溃烂2〜3

3、年,口腔黏膜溃疡数目1〜5个,病变复发频率至少每月1次以上。1.2方法1.2.1局部治疗:主要的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含漱剂1.5%过氧化氢溶液、0.2%氯己定溶液含漱控制炎症,防止感染。如疼痛厉害,可先用1%普鲁卡因溶液或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再用防感染的含漱剂。糊剂或膏剂2.5%金霉素眼膏或口腔溃疡软膏,还可用0.1%曲安西龙软膏等涂于溃疡面。含片西地碘片,每天3次,每次1片,含服,具有广谱杀菌、收敛的作用。溶菌酶片,每天3〜5次,每次1片,含服,有抗菌、抗病毒和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经久不愈的溃疡或重型口疮,可做黏膜下

4、封闭注射,常用曲安奈德混悬液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加等量的2%利多卡因液,每个注射点1〜加L,溃疡下局部浸润,每周1〜2次,共用2〜4次,有止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1.2.2全身治疗:左旋咪口坐在小剂量、间歇性服药后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调节作用。50mg,每日3次,口服.2周连服30,或每周连服2日,连续反复6次为1个疗程。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饭后服药,并加服维生素B6,可减少肠胃症状;偶见白细胞减少,如低于4X109/L时应停药,可同时加服肌昔片或利血生、鳌甘酵等,可减少此不良反应。转移因子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

5、休,以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2u,每周2次,上臀内侧皮下注射,20次为1个疗程。泼尼松片,5〜10mg/次,每日3次,口服(必要时日总剂量可增达60mg),用药3〜5天。溃疡控制后开始减量,每天减5^10mg,总疗程厂10天,即可完全停药。根据糖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多主张每日上午8时分泌高峰时1次给药,或隔日1次给药,即两日的总量于隔日上午8时1次服用。维生素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当有继发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如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等,亦可选用磺胺药治疗。2结果8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半年内未复发者30例,1年内未复发者18

6、例。好转4个月内未复发者25例。有效2个月内未复者5例。无效2例。3讨论复发性口疮为口腔黏膜中最常见的疾病,它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有明显的灼痛。有自限性,一般于7~10天自行愈合。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女性略多于男性。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本病有随着病史的延长,复发周期逐渐缩短,症状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病病因错综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免疫功能异常,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可能与体液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改变有关,如IgG、IgM有降低或者升高,补体C3、C4浓度降低,但部分患者仍为正常。可能为细胞

7、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改变,在溃疡发作前期以辅助T淋巴细胞为主,溃疡发作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数增多,愈合期则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又增多[2]。临床上发现部分女性患者ROU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期前发生口腔溃疡,在妊娠期可好转,而分娩后随之复发,说明与雌激素有关,但也有相反的报道。工作长期高度紧张、疲劳;考试前紧张备考;长期神经衰弱,睡眠不佳;长期心烦或者悲伤心态等都可以成为诱因。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RAU与消化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有密切关系。感染因素,RAU与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有关;

8、RAU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有报道RAU患者有铁、叶酸、维生素B家族的缺乏,给予补锌、铁、叶酸等治疗可获得疗效。RAU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各型口疮都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上皮局限性坏死与水肿变性,形成溃疡,其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样渗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