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ID:43968039

大小:43.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_第1页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_第2页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_第3页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物理组张华琼山中学“好课”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与Z相似的概念还有“优质课”、“优质教学”、“有效教学”等。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不尽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⑴:叶澜的“五个实”标准:(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它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握的;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教学相长是其具体表现;常态卜的课,即平实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是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的;有待完善

2、的课,即真实的课,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好课”的缺点。郑金洲的“十化”标准:(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它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口标,完成教学任务的;(3)(4)(5)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这可以说是给“好课”提出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评价对象包括了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各要素,但侧重点仍然在评价教师。从标准的设计策略來看,既有教

3、学耍素分割策略,又有教学行为分析策略,因此在标准Z间难免出现重叠。崔允渤的“十二字”标准: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些标准既包含了对教师的评价,也包含了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但似乎显得过于笼统,而且也无法反映出教学过程的丰富动态性。王光明、张春莉的“好课”标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Z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标粧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完全以学

4、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来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突出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价值。这对于革新传统的以评价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价标准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标准的科学性还有待于研究。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标准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提出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住真正的%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牛的认知思维;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対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5、这此标准较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1.评价标准确立的理论依据(1)行为主义理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教师的冃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冃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屮达到教师预定的冃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这种LI标主要是可以检测的外在行为II标。因此,対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教师的提问与反馈方式、课堂管理行为等;对教学结杲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2)认知主义理论一殊认识。认知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

6、习得事物及其特征,使外部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⑵。在这样的教学观指导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仍然偏重于教师“教”的行为,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偏重于“学生发现这些课程教材心来的惠义,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学习能力的大小,就由他对这些课程、教材原义的再现和复出原义的程度,以及他死记硬背不掺杂任何个人创造性的原文的复制程度加以裁定。”(1)建构主义理论——交往对话。建构注意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慕础來建构

7、'

8、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因此,在课

9、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上,建构主义不仅重视认知领域口标的达成,而且重视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作用;不仅-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心成性和多元性。1.评价标准确立的事实基础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所指向的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來主要冇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教师。如林龙河等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水平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1988)o”这种标准突出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巧等评价指标。但也片而的将教师当作课堂的主角,不符

10、合事实。(2)评价学生。如李秉徳认为,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数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教学评价的对彖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主要是任课教师(1991)。”这种标准是从学生学习结果出发来看待课堂教学评价。”(3)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比如:陈中永、刘文霞认为,“教学评价是测量评判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既定的标的过程(1990)0”(4)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如周光复认为,“课堂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