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ID:43968409

大小:44.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1页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2页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3页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职工医院内科黑龙江绥阳157212)【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V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BG显著下降(PV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采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降血糖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

2、关键词】2型糖尿病;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06-02糖尿病(DM)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具报道,在我国发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仃2DM)占DM总发病率的95%以上⑴,己经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2型糖尿病常见于35〜40岁,临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最终结果均为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瑞格列奈通过结合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抑制钾离子外流,促使钙离子内流,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是一种有效的降血糖药。格列齐特则直接作用于胰腺,促使钙离子向胰

3、岛B细胞转运,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木硏究旨在探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36〜69岁,平均(54・3±4.8)岁,空腹血糖(12.9±1.9)mmol/L,病程1~6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纳入标准:依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①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②空腹血糖(FPG

4、)≥7.0mmol/L;③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PG)≥ll.lmmol/L;④伴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患高血糖危症的患者,随机血糖≥ll.lmmol/Lo入选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未使用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以外的降糖药。1.2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严格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mg/片,批号:YM70185、BM70044]0.5〜2mg,3次/d,口服,餐前15〜30min服用,并根据监测的血糖值调节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

5、过格列齐特组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吨/片,批号:2000243、2002513],起始剂量为早餐前顿服,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20mg,1次/d。调整目标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W(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7%,疗程12周。治疗期间不联合使用其他可能增加低血糖危险的药物,避免酒精摄入。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在0、4、8、12周测定FPG、PBG,12周后检测HbAlc,血浆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lc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6、分析法。治疗期间对低血糖等任何不良反应,均做详细记录,治疗中尚需观察体重、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压、心电图等变化。1.4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f≥30%为显效;10%≤f<30%为有效;0≤f<10%为无效。f为患者接受治疗12周后FPG与基线相比降低的水平。2.结果通过治疗后检测结果如下。对照组FPG,治疗前(9.02±1.12)mmol/L、治疗后(7.26±2.17)mmol/L;PBG治疗前(12.34±1.08)mmol/L、治疗后(11.38±2.03)mmol/L;HbAlc治疗

7、前(9.32±1.27)mmol/L^治疗后(6.57±2.05)mmol/Lo观察组FPG,治疗前(8.98±1.27)mmol/L>治疗后(7.19±1.63)mmol/L;PBG治疗前(12.25±1.14)mmol/L>治疗后(8.75±1.84)mmol/L;HbAlc治疗前(9.27±2.16)mmol/L^治疗后(6.72±1.72)mmol/L。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

8、计学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