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ID:43970552

大小:83.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_第1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_第2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_第3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_第4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主讲:秭归实验小学姜勇第一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学”而进行的策划。“生本教育”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关注学生道德生命成长为主旋律。教师要借助设计,精心营造环境和条件,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生内在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着重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二、教学设计前的准备1、思想

2、观念的准备树立新的教材观、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懂得该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方式等。“合作学习”、“主体性学习”、“体验学习”、“实践性学习”、“互动交流式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设计某一课教学方案时,应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认知点和实际学情,思考在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哪一基本理念,使之作为某一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2、分析教材分析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每册、每单元和每个主题活动,弄清课程的设计意图和思路,为自己的活动设计建立理论框架。在总体把握中进行

3、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的主题内容不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更换或借助其他活动帮助学生学习。3、分析儿童情况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家庭情况及社区的基本情况,理清本年级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生活与品德发展问题,弄清儿童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并进行一些相应的学情预测,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出现意外的学情反映时教师该怎样应对”,“如何科学调控和处理、驾驭课堂”等等,使教学设计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课程资源的

4、准备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的收集、课桌椅的摆放、活动的材料等与人、财、物有关的准备工作。要特别思考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资源的互补作用。5、方法准备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最宜。如模拟表演法,换位体验法,故事分析法,情景感化法,实例评析法等,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包括三项:活动目标、设计思路、活动流程。1、活动目标设计三

5、、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设计活动目标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体现多维目标因素的整合,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因素的整合上去考虑、去设计。二是目标取向要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期”,所提要求应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所列目标因素要实在、具体、可操作、可检验。三是要采用学生主体性陈述方式,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例略)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教学设计中的理性描述部分,主要是分析设定主题活动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表达其设计创意。(课例略)3、活动流程新课程的活动流程有三大看点

6、,即课首、课中、课尾课首---活动引入:活动引入关键是要有磁性。有了磁性才能调动情感,满足好奇心,点燃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构成磁性的因素有:新颖性,奇异性、趣味性、动情性、悬念性、幽默性、亲合性、参与性、审美性。(课例略)课中课中---主题活动的展开与键接:一是要把一个主题活动的几个子活动键接好,组构成活动教学的整体。二是设计活动要注重活动本身所附着的意义,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热闹,防止形式化。三是要注意各子活动之间的联系,体现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注重活动有序性、讲求活

7、动意义性、体现活动发民展性。(课例略)课尾课尾---活动意义延伸:一是围绕课内的活动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寻访、搜索相关的信息,以扩大视野。二是由学生课内的表现扩展到让学生在课外去表现。三是将课内解决问题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延伸至课外继续探究相关的新问题。四是把课内掌握的有关生活和社会性方面的知识,学会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运用,去确证。(课例略)第二讲教学活动的实施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是教和学的主要形式。不同的主题应当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在选取活动的形式时要依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

8、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学校、家庭、社区和自然条件的实际等因素。一、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1、讨论讨论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其形式有:两人,四人,个体对集体的交流、争论、辩论等。教师指导讨论时应当创设出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多发言,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