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ID:43991578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7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_第1页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_第2页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_第3页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_第4页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一、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概述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普遍认为:“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意识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时,提出的一种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共同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观念。198

2、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屮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最终追求的口标;而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产物。一-、沽源生态旅游资源概况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区的过渡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全

3、年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1.4°C,夏季平均气温17.9°C,是理想的避暑度假旅游胜地。该县处于内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阴山余脉横贯东西,南部与燕山山地相接。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536米。东南山高林密,东部地势平坦、草地肥沃、河流湖泊众多,西部丘陵绵延、林田交错、波状起伏。全县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三类:1•西部农田林网:1965年沽源县委在西部的黄盖淖乡林源村搞农田防护林建设试点,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两年后初具规模。经测定,林带内的风速可降低、相对湿度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粮食产量

4、提高了15—20%o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1968年开始向全县推广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经验,林网面积达到172万亩,形成了“林带交织似网,作物层次分明”的波状高原面上富有曲线变化和色彩变化的壮观的“井”字型农田林网观光带。适合农业采摘、观光旅游和自驾游。•南部绿色长城:绿色长城地处南部坝头一线,东西跨越六个乡镇,全长120多公里,山高林密,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及人工栽植的华北落叶松。2000年以来,沽源县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230万亩,其中原始次生

5、林50多万亩,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8.7%,形成了现在的“塞北绿色长城”。这里植被茂密,气候凉爽,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野生植物1300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滦河、黑河、白河均发源于此。其中金风景区2006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塞北绿色长城”旅游观光环线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旅游画廊,适合观光、摄影、写生、科考、登山、自驾车越野等旅游活动。•东部湿地草原:这里是沽源县夏季旅游的核心区,是京西最人的原始草原,由草甸草原和湿地沼泽组成。它以县城为中心,覆盖了东、南、北辽阔的区域,是一条南北

6、走向蜿蜒曲折的狭长地带,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面积1600平方公里。每逢盛夏,这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美、风景如画。草原上自然风景区、历史遗迹遗址、草原度假村和“农家乐”等一应俱全。这里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闪电河水库、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闪电河;有国家级旅游度假村塞外庄园、沽水福源、天鹅湖;还有金代景明宫遗址、金代土长城遗址、察汗淖儿行宫遗址及梳妆楼元代贵族墓葬群等。三、沽源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1•优势1.1区位优势明显。是距京、津最近的、面积最大的原始湿地草原,距北京仅270公里,且交

7、通便利。1.2水资源丰富且档次高。沽源是黑河、白河、滦河的发源地,可称之为“三河之源”,大小河流15条,水库5座,天然淡水淖泊12处,水域面积近7万亩,水质纯净,鱼类繁多。其中闪电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属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特别是青年湖,位于县城之中心,库容115万立方米,城区有如此大的水域,在河北省各县区中是首屈一指的。1.3湿地草原独具特色。沽源草场面积202万亩,其中湿地草原达60万亩,水草丰美,绿地如茵,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特别是2009年闪电河湿地草原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8、,更彰显了沽源湿地草原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所在。1.4政府政策支持,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组织在全县推广的农出防护林建设,1985年集小全县的人力栽植的、横贯全县东西的“百公里双万亩枸杞绿色长廊”,2000年以来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一退双还”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及2007年以来“五年禁牧”举措等,均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劣势•1景区牛态环境脆弱。由于沽源县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地带,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