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

ID:43994805

大小:8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_第1页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_第2页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_第3页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_第4页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泻黄散临床应用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熊磊教授在临证吋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运用泻黄散治疗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病症,疗效确切。【关键词】熊磊;泻黄散;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经验导师熊磊教授为云南省名小医,从事儿科临床教学26年,运用泻黄散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解读泻黄散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出口《小儿药证直诀》,原为治疗小儿脾胃积热证。泻黄散以石膏、梔子淸泻脾胃积热,为君;脾胃既有郁热,则宜升发Z品以疏散脾屮伏火,故设防风为臣;蕾香芳香悦脾,理气和屮,振奋气机,且助防风疏散脾中伏火,为佐;以廿草和中泻火,调和诸药冇泻脾而无伤脾Z虑,为使。全方调理周到而不偏,无肆

2、意戕伐Z咎,可泻得和平公正。从归经看,梔子入心、肝、肺、胃经;石膏入肺、胃、三焦经,防风味山性辛温,归膀胱、肝、脾经,可散脾经之伏火,牛发脾阳;蕾香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甘草归十二经。可见方中所用药均入脾经或胃经。脾胃为后天Z本,气血生化Z源,若脾胃不健,他脏亦受影响。《灵枢•经脉》载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脾足太阴Z脉“入腹,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此乃泻黄散治疗脾胃病症的理论基础。2临证经验2.1水痘范某,男,5岁,2009年4月3H初诊。发热3d,躯干、头部、四肢见红斑疹、丘疹、疱疹,自患病以来纳差

3、,口臭,咽红,人便干,舌红、苔屮根部微黄腻,右脉沉数,左脉滑数。诊为水痘,证属脾胃积热,湿热郁积。治以清热除湿,健脾清胃,方用泻黄散加味。处方:雀香12g、焦梔了10g、石膏20g、防风12g、黄苓10g、升麻10g、射干10g、金银花12g、淡竹叶5g、紫草10g、牡丹皮6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神曲12g、口草5go3齐每天1齐ij,水煎3次,混匀,分多次口服,第4次煎水洗患处。4月6H复诊:患儿热退,大多数水痘结痂,无新出水痘,纳食好转,口臭缓解,大便仍较干,舌红、苔黄腻,脉沉。仍在上方基础上化裁,后期以结痂较为明显,因此以化湿清热,

4、凉血养阴为主。处方:霍香12g、焦梔子10g、石膏(先煎)15g、防风10g、黄苓10g、人黄6g、射干10g、生地黄10g、芦根12g、紫草10g、牡丹皮6g、知母10g、天花粉10g、神llll12g、甘草5g。3剂。若人便变软后停用人黄,继服余药,同时外用。患儿服3剂后,大便软,每天1次,饮食转佳,水痘再无新出,几多数消退,口臭不明显,舌苔转白,病痊愈。按语:《小儿药证直诀》曰:“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泻黄散治疗小儿不同的出疹性疾病,乃异病同治,但详辨其证,其主要病机均为脾胃积热,故治疗以清泻积热为主,在此基础上病证结合,选药加减变化,方可收效

5、。2.2唇风张某,男,7岁,2009年4月6日就诊。患者口周、下颌发生红斑、丘疹1月,加重伴鼻出血1周。1周前患者皮损面积增大,疼痛明显,喜用舌舔口周,伴口臭、心烦易怒、腹胀、暧气、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经络辨证病位在胃、脾经,治以清泻化热,兼凉血消风。方拟泻黄散加减治疗。药用:蕾香12g、防风15g、石膏(先煎)25g、焦梔子10g、生地黄12g、麦冬12g、蝉蜕5g、赤芍10g、口茅根10g、川牛膝10g、黄连6g、枳实12g、槟榔10g、白豆蔻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夜间涂蜂蜜于皮损处润燥。服药5剂后,皮损

6、明显消退,无疼痛,口臭、腹胀、暧气等症均减轻,口稍干,大便调,每日1次,小便不黄。效不更方,前方继服3剂后,大部分皮损己消退,无口臭、口干、心烦易怒,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黄连6g、川牛膝10g,加芦根15g、知母10g,继服3剂后,皮损全部消退而痊愈。3讨论按《灵枢•经脉》载:“脾足太阴Z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脫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患儿“阳长有余,阴长不足”,阳胜则热,日久则生湿生热,湿热内蕴,复感风热Z邪,与湿热相搏结,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脾胃伏火熏蒸于上而发本病,故以泻黄散加减治疗。《灵

7、枢•经脉》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方屮石膏辛寒以治其热,黄连、梔子苦寒以泻其心火,共成清上彻下之功。脾胃伏火与胃小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泻伏火积热,故重用防风,取其升散脾中伏火,也属“火郁发Z”的治则。莆香芳香醒脾,一以振复脾胃气机,二以助防风升散脾胃伏火,生地黄凉血滋阴,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以清胃热,麦冬养阴,牛膝引热下行,甘草泻火和屮。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脾热、清胃养阴之功。H期:2011年6月30H・來£112010年第6卷第5期1栏目口甘先从脾论治众人恶苦喜甜,但口中并无甜食却整日阶感觉甜丝丝的,确也腻味不爽口。口廿在《内经》称为“脾痺”,对见

8、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糖尿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的患者。西医对此并无特殊认识,所以也就无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