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ID:43998828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_第1页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_第2页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_第3页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_第4页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扌《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2006年12月在全市高二教学研讨会上所作的讲屎江苏省如皋中学刘国良教研羞何老师给我出了个题冃,要我就高二阶段如何开设选修课谈一点惠见。我也是刚接触苏教版新教材,正在思考、探索如何开设选修课,尚未总结出什么行之冇效的经验和做法,所以让我来谈这样一个问题,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但我一直在关注各地冇关开设选修课的信息,阅读了报刊上的一些探索文章,以及先于我们开设选修课的学校的做法,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只是作为白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向各位老师做个简单的介绍。今天重点谈《〈史记〉选读》的开设。在正式涉及《〈史记〉选

2、读》Z前,我想先从宏观的视角谈谈对选修课认识。认识选修课一、选修课程与新课标课程理念“新课标”于2003年4月颁布,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它是整合国外课程设置的先进理念与做法而成的。国外课程设计大体有三种不同属性的价值取向:(1)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即学校教育当然应该以传授这种知识为主,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并走向文明未来的保证。代表人物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2)注重社会因索的设计。即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3、。始祖应该是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他以“活动分析法”来确疋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从而成为教育家泰勒的课程原理的基础。(3)注重学习考因素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倾向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在课程与学习者Z间,应当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去适应课程。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这三种程设计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新标准捉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实际上是借鉴了上述三种价值取向的合理成分。新课标的三“性”同这三种价值取向有着某种对应关系。“时代性”对应于“社会因索”,“基础性”对应于

4、“知识因素”,“选择性”对应于“学习考的因素”。三“性”在新课程设置屮相互融合,都体现着时代性,但着力点又有不同。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突出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的是选择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体现适应不同个性,寻求适合于每个人能力、个性特点的教育,成为选修课的直接价值支撑。二、选修课的地位新课标规定了必修和选修的比重,必修课程占1.25学年,共10学分;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14学分。可见,选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它不再是作为必修的补充或附庸而存在。必修课是学工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

5、需耍;而选修课则旨在满足学牛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必修课具体,针对性强;选修课注重拓展,探究性强。因此,可以说,选修课在全而捉高学生语文索养,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而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史记〉选读》课程口标与教学重点的把握一、课程冃标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粘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捉升文化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二、教学重点《〈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

6、应该是既重基础乂重人文上。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朗读、识记等不能轻易舍弃,要让学生积累必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必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因为它毕竟是古文,冇一个将课木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在重基础性的同时,要适当偏向于人文性的探讨,通过合作探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品位,鼓励学生人胆质疑。这一点将在下面做详细的阐述。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内容取舍与板块整合的关系目前教科书的体例编排沿用了必修教材的专题呈现方式,全书八个专题,其中六个专题分别从“其人具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週艺术”、“

7、叙事艺术”等方面呈现《史记》的内容,七八两个专题分别是“影响”和“研究”,是对学习后的成果总结,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究,从而沟通古今,激活历史,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教科书这样的编排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梯度,一二两个专题,其作用是认识作者和了解体例,而事实上这两个专题的课文文字过于艰深,虽然有翻译,但相当数量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不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我个人感觉,这两个专题的教学对以简略处理。第一个专题,安排2—3课时足矣。让学生看一看翻译,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没有必耍去逐字逐句地翻译,做了也是无用功。在联系课文内容

8、的基础上,教师做一个专题讲座,介绍一下司马迁其人,写作目的等,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一是少年饱学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