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ID:44011686

大小:19.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用和引趣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新编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图像的文字说明,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于一个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地方光看课本,很难马上理解和记忆,印象也不深,给地理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能围绕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补充一些有关的地理资料,不但能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引用资料的主要内容有:说段趣闻,讲解故事,吟咏诗词,解释典故,引用俗语等等;引趣则有顺口溜、口诀或诗歌等形式。一、引用资料的巧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气氛,更主要

2、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像力。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引用、补充地理资料效果很好。如讲到我国气候时,课文指出:新疆的XX区七月份平均气温33°C,人称火洲。可补充《西游记》中的描述: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只见这里烈焰滚滚,犹如一片熊熊火海。这是因为火焰山上裸露的红色砂岩,被强风雕琢成一条条斑痕,在夏季烈日照射下,远远望去像烈焰在升腾。用科学的自然常识解释神话中的故事,亲近而自然,学生在恍然大悟中悟出了奥秒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讲我国《东西干湿差异》时,先用一个小故事做为导入,大意是:今年暑假(7~8月),我们这里连降大雨,

3、有一个小孩的爸爸出差到新疆乌鲁木齐,还特意带上了雨衣,可到了那里却无用处,乌鲁木齐晴空万里,天气炎热。到了国庆黄金周,他们一家人又准备到广州旅游,孩子的爸爸说:这次我再也不带累赘(指雨衣)了,谁曾想到三天的广州之行,他们一家饱受了雨淋之苦,真让人扫兴。爸爸更是满肚子懊恼地说:我们中国的降水真是没有规律,摸不着头脑。爸爸说的对吗?为什么?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大家兴趣盎然地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师生共同得出课文中的结论: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结合教材内容

4、适当地引用古今名人诗词,可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之中,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印象深刻。如讲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可引用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提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在讲到《季风气候》时,又用一句唐诗春风不度玉门关,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夏季风很难到达西北非季风区。还如在讲《我国冬季南北气候差异》时,引用一段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Z8943;8^8943;,银装素裹,分外妖饶。一幅北方冬季冰天雪地、白雪皑皑、栩栩如生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眼前

5、,使他们陶醉其中,不能忘怀。引用俗语教学,也往往会起到妙笔生辉的作用,令学生回味难忘。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高山垂直气候的明显特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明了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痛苦。还如:俗语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更是我国西北地区戈壁滩荒凉景色的生动写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