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ID:4401249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全子宫切除及肌瘤剥除术643例中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的11例进行病理巨检和镜检观察。结果: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平滑肌瘤5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子宫腺肌病3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平滑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例,子宫腺瘤样瘤2例。结论:仔细巨检、取材及镜检能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子宫腺瘤样瘤多与了宫平滑肌瘤并存,尚可与了宫腺肌病并存。关键词: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学;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I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00-01子宫腺瘤样瘤是较罕见的子

2、宫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低。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现11例,木文对其进行病理分析,以提高诊断率。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子宫切除及肌瘤剥除术634例标本。标本经10%神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做间皮细胞(MC),癌胚抗原(EMA)标记。2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因各种原因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挖出术的标本共634例,经详细的巨检、取材、镜检并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子宫腺瘤样瘤共11例。该11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46岁;术前临床诊断:子宫肌瘤6例

3、,子宫腺肌病2例,子宫脱垂1例,宫颈鳞癌1例,另1例系输卵管妊娠术中发现子宫浆膜下小肌瘤行肌瘤剥除术。3病理检查情况3.1巨检:11例中见肿块8例或瘤样增生区3例,直径最大4.Ocm,最小0.8cm;大部分肿块边界清楚,而瘤样增生区边界欠清,无论肿瘤边界清楚与否均不易剥离;肿块或瘤样增生区位于肌层6例,宫角3例,浆膜下2例。32镜检: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腔隙组成,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伊红色,细胞核小,圆或卵圆形,部分腔隙上皮不明显,腔内空虚或含少许分泌物,腔隙间为疏松的纤维组织,无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组织穿插于肌束间,伴有周I韦I平滑肌增生。免疫组

4、化检查:肿瘤腔隙内衬上皮显示间皮细胞(MC)标记(+),癌胚抗原(EMA)标记(-)。病理诊断: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5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子宫腺肌病3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例,子宫腺瘤样瘤2例。4讨论Golden和Ash于1945首先将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良性间皮瘤命名为子宫腺瘤样瘤,子宫腺瘤样瘤来自间皮细胞,现已被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所证实。41发生率:Ragin等1948在7485例子宫标本中找到3例,其发生率为0.04%o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因各种原因行子宫切除术或肿块挖出者634例标本中共发现11例,发生率为1

5、.74%,发生率明显增高的原因与大体标本的详细检查和适当取材,及对本病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有关。我们对所冇切除的子宫均做常规的Y型切开并做多个剖面,对所有肿块均检查其边界,对不易剥离者无论肿块人小均予取材,对瘤样增生区域亦均予取材,并在阅片时注意与淋巴管瘤等病变鉴别,从而避免了漏诊,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率。42临床病理特征:子宫腺样瘤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无特殊临床症状,多因其他疾病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偶然发现,本组11例术前术时无一例诊断为该病。文献报到子宫腺瘤样瘤多发生于子宫角部浆膜下肌层,少数发生于子宫前、后壁,80%与子宫肌瘤并存。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的,

6、本组的11例腺瘤样瘤均为单发,位于宫角及浆膜下的仅有5例,而位于子宫肌层内者有6例,11例中6例(54.5%)与子宫肌瘤并存,其屮1例是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并存,4例(36.4%)与子宫腺肌病并存。肿瘤大部分有边界,但不易剥离,切面灰白,无出血;镜下肿瘤织学特征如前所述。43鉴别诊断:由于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腔隙组成,需与子宫淋巴管瘤鉴别;又由于肿瘤腔隙上皮有时呈印戒样,又易与浸润性腺癌混淆。淋巴管瘤腔隙内为伊红液体,而腺瘤样瘤腔隙空虚或含少许分泌物,免疫组化染色腺瘤样瘤腔隙上皮MC(+)、EMA(-),而淋巴管瘤内上皮MC(-),当HE染色二者不易区别时,免疫

7、组化有组于鉴别诊断。腺癌的上皮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显示MC(-)、EMA(+),而腺瘤样瘤内衬上皮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显示MC(+)、EMA(-),两者易于鉴别。综上所述,子宫腺瘤样瘤并非较罕见,只要巨检详细,取材适当,该病的诊断率有所提高;子宫腺瘤样瘤多与子宫肌瘤并存,与子宫腺肌病并存也不少见。参考文献[1]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主编•妇产科病理学•第一版•上海:±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