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ID:4401346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第4页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10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根据补铁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使用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组(简称静脉组)46例与使用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简称口服组)56例。治疗8周后复查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脉组的治疗总冇效率93.3%(42/45)与口服组87.5%(4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治愈率91.1%(41/45)比口服组62.5%(35/56)明显增高,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2/45)明显低于口服组19.6%(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补铁比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关键词】蔗糖铁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缺铁性贫血;疗效;不良反应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相対或绝对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或铁丢失过多,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铁缺乏,继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头晕、乏力、耳鸣、眼花、心悸、气短等贫

3、血症状,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毛发干枯、匙状甲等组织缺铁的症状及原发病的表现,严重者甚至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1]。目前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但因其吸收有限,起效缓慢[2],患者耐受性差,特别是胃肠道吸收障碍者口服铁剂疗效更无。而静脉铁剂可弥补上述不足,其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具冇重要意义。本文将河南省信阳市屮心医院46例经静脉途径补充铁剂及56例经口服途径补充铁剂的101例IDA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対象是2012年1月〜2013年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1例IDA患者,年龄14〜

4、89岁,血红蛋白(Hb)范围为50-100g/Lo入选标准:符合张之南[3]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IDA诊断标准;治疗前未使用过铁剂或使用间隔大于1个月;既往无铁剂过敏史。按治疗补充铁剂的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组45例,即静脉使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口服组56例,即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两组患者的具体男女分布、年龄、贫血程度及伴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富铁饮食,给予补充铁剂治疗。静脉组:按(需达到的lib浓度-实际lib浓度)(g/L)X0.

5、33X患者体重(kg)计算总补铁剂量(mg)[4],首次给药须先予20mg蔗糖铁静脉滴注15min,如无反应给予80mg剩余量,以后隔日给予100mg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直至完成总补铁量。口服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0.lg/次,3次/d口服;联合维生素C片0.1g/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避免进食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或食物。1.3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治愈标准:缺铁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lib男性$120g/L、女性$110g/L,血清铁蛋白250ug/ml;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治疗后Hb上升>15g/L;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6、[3]。治疗总有效率二治愈率+冇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检查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SF)等检查,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土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常规及SF的指标,显示治疗前Hb及S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Hb及SF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治疗8周后静脉组Hb及SF指标均较口服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7、)o具体Hb及SF指标变化详见表2。2.2疗效比较8周后,静脉组的治疗总冇效率93.3%(42/45)与口服组87.5%(4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治愈率91.1%(41/45)比口服组62.5%(35/5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详见表3。1.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静脉组患者仅2例(4.4%)发生不良反应,1例为首次输注时出现皮疹,经给予抗过敏药物口服,皮疹消退,完成后续治疗;1例出现头晕,经减慢输注速度、对症处理好转。口服组患者11例(19.6%)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例出现上腹

8、不适、恶心;2例腹痛、纳差;2例出现腹胀、便秘;1例出现头晕;有1例患者口服1片琥珀酸亚铁后即出现剧烈呕叶,拒绝口服药物,改为静脉使用蔗糖铁注射液完成治疗。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2/45)明显低于口服组1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