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

ID:44024688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硏究李艳芹麦丽佳宁夏中宁县中医院妇产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755100【摘要】目的: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方法结合应用分析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择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硏究对象进行临床试验,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组成三个实验组,西医组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头抱菌类、甲硝呼配合生理盐水使用)治疗;中医组1使用中药外敷的方法;中医组2采用内服加外用中药的混合方法;综合组3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静脉滴注与中药外敷,实现西药内用中药外敷的结合。结果:将实验结果进行起效时间的比较结果发现综合法西

2、医组中医组2中医组1。有效率分别为西医组61.1%,中医组1有效率为27.8%,中医组2有效率为88.9%,综合有效率为88.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具有起效快作用疗效显著的特点。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1]。据统计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为疲劳,低热,伴随下腹坠痛或腰砥部酸痛,部分人会有性交触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病患的正常生活,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不便[引。慢性盆腔炎发病的诱因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3、[4]。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医以其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和多种给药途径,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同时它也存在起效慢的缺点。而西医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尚无突出作用的药物,在治疗中多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控制病情。1资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以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间,某院收治的年龄在20-40间病程在3个月到1年间的72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标准参照教材《妇产科学》和《中医妇产科学》判走。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问诊,妇科检查,B超等检测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1.2方法(1)西医组采用单

4、一途径的西医给药治疗。静脉滴注甲硝哩注射液100mlo每天1次,7天为_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经期暂停。(2)中医组1外敷方主要选取清热燥湿药黄苓、黄柏、黄连及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泻火作用的大黄结合。将其磨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开水调制成药饼,放于纱布中,贴敷于下腹痛处2-4ho月经结束后3d后开始,每天]次,7天为一个疗程,并使用3个疗程。(3)中医组2外敷方同上(2),内服中药方剂化瘀消炎汤(经验方):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z草30g,茯苓12g,当归9g,生地9g,白芍12g,贝母12gz甘草6g。以水煎煮服用

5、,1天1齐I」,连续使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4)综合组西医给药同(1),外敷中医组同(2X两种药物每日使用,同样7天为一个疗程z连续使用3个疗程。1.3治疗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硏究指导原则》(1)治愈的定义应为:患者的自觉症有明显的减轻或已经消失,同时患者妇科检查结果应为阴性,或满足B超检查结果盆腔包块缩小至原有包块的1/3”同时盆腔积液减少到原有的1/3;有效定义为:自觉症状稍减轻,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定义为:患者的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附件压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盆腔积液量与治疗前比较减少50%以上;(3)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体征

6、没发生明显的变化。妇科检查子宫、妇检压痛稍减轻,盆腔包块缩小1/3以上,盆腔积液减少1/3以上;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盆腔包块缩小1/3以下,盆腔积液减少1/3以下⑸。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是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组内同组外间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2病例分析2.1作用时间的比较如表1所示。2.2四种方法治愈率比较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有效率分别为61.1%.27.8%、88.9%.88.9%z独立样本T检测可以看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起效时间组别第一期治疗后起效人数算一期治

7、疗后起效人数第一期治疗后起效人数西医组533中医组1122中医组2466综合组852注*起效主要以下腹坠痛或腰舐豁酸痛减轻或消失等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即自觉症状消失表2:三组治疗效果比较(%)组别病例数(人)显效(人)有效(人)无效(人)总有效率%西医组1865861.1中医组118141327.S中医组21897283.9综合组188828&93结论慢性盆腔炎经现代医者的硏究结合古代医学家对该病的认识”总结岀对此病的更深层认识,本病起因多为湿热、寒或瘀积所致。血气运行不畅,瘀血积聚于体内无法排除,依据辨证理论分型中为〃气虚血瘀〃型。因此瘀血应为此病的核心。用药应

8、从祛瘀立论,结合病因及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