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

ID:44025900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是观察运用中药导入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刺取颈夹脊穴(相应病变椎体处),颈椎3-6夹脊,风池,大椎、天柱、秉风、天宗及头针晕听区等。离子导入法:采用用G-II型治疗仪。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可振奋阳气,调理颈肩背经络气血运行的作用,中药导入配合针刺法可祛风活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通痹止痛。【关键词】颈椎病;针刺疗法;中药导入法;穴;夹脊颈椎病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逐趋年轻化,发病多与劳累,不良工作习惯,生活习惯有关。病因多为颈椎增生引起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形成水肿成黏连,及组织纤维化,刺激或压

2、迫神经感受器及周围血管,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或压迫神经引起上肢麻木疼痛,乏力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针刺治疗98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诊断标准以1993年10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关于颈稚病的诊断标准(修改方案)[1]作为诊断和分型标准。临床表现为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或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或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等,颈部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2临床资料98例颈椎病患者中,男68例,占69.4%,女性30例,占30.6%o年龄3

3、8-70岁,病程3个月-20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或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颈椎病,98例患者中颈型38例,占38.8%;神经根型12例,占12.2%;颈动脉型22例,占22.4%;混合型20例,占26.6%。3治疗方法3.1中药离子导入法以,药液自制方剂,当归20g,川M20g,葛根45g,红花15g,威灵仙30g,赤芍20g,防已15g,乳香20g,生草乌20g,马钱子10g,杜仲20g,羌活15g,干姜20g,加水1500ml,浸泡3h,微中火煎至沸腾后40min,用纱布滤出药液800ml,第二次中水1000ml,沸腾后25min,滤出药液500ml,二煎液混合装瓶放

4、入冰箱备用,药布垫用6层纱布外包制成面积8cmX10cm,操作时先将药布垫置于药液中,加温至45*以上,轻轻挤干放在所需治疗部位,用G-II型治疗仪,将电极置于颈椎两旁,电流输出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治疗20—25min,1次/回,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d,治疗2-3个疗程进行临床分析。3.2针刺方法取颈椎3-6夹脊,风池,大椎及头针晕听区,治疗时患者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放于大腿上,头稍前倾,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各穴用1.5寸毫针,向脊椎方向针刺1.0-1.5寸,捻转行针至有麻木胀,触电感后,选用G6805-1治疗仪通电,用连续波频率为60-80HZ,10次为1个

5、疗程,疗程间休息201,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4治疗效果4.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疲劳后偶有发作;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者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4.2治疗效果治愈56例,占57.1%;显效28例,占28.6%;好转14例,占14.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o5讨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生理的复杂性,颈椎解剖位置如发生微细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然后产生头晕、肩臂麻木酸痛,甚至下肢瘫

6、痪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证”、“肩颈痛”、“痿证”、“头痛”、“眩晕”等范畴,《内经》云:“痹、闭也,气血凝涩不行也痹之为病,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举而论之,故曰痹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骨,在督脉和足太阳经循行范围。其病机不外体虚、复感外邪,或跌仆损伤、动作失度,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或中年以上肝肾精血不充,督脉空虚,而致筋骨失养。临床治疗宜以通经活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法。颈椎为督脉所主,夹脊位于督脉两旁针刺夹背可调整气血,振奋阳气,生精益髓,活血化瘀。中药导入可将活血药物传达到穴位,直达病所,既可引邪外出,又可疏通

7、督脉,补虚壮阳;行气活血,夹背穴周围组织中存在许多神经末稍,且颈椎处的背神经后支,内侧支与颈椎夹脊之间距离接近,因此针刺及中药离子导入可刺激深部神经末稍,使神经纤维兴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的吸收,解降其对周围神经、血管压迫,改善大脑供血,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孙宇,陈琪,整理.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6):25.[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3]康锁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