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ID:44027222

大小:48.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行予疏肝利胆汤。结果:本组病例痊愈32例,好转10例。均服药1〜5个疗程。随访0.5-1年未复发。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临床中医治疗中,将慢性胆囊炎归属为胁痛、肝胃气痛范

2、围内。中医认为,胆属中清之腑,负责存储和输送胆汁,喜通降下行,囊炎,致使患者湿热内阻、肝胆气滞、肝疏泄不畅、横逆犯胃、肝胃不和,造成患者胆囊功能受损,为此患者表现右胁部疼痛,常伴有腹部饱胀不畅,反酸、恶心、呕吐、暧气等症状。由于目前西医治疗尚未有能够根治的药物,且复发率比较高,为此我在临床中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慢性胆囊炎给予中医论治。为此若患者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寒暑失调等均诱发慢性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年4月间我院收治了4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男33例,女9例,年龄25-58岁。患者临床表现以

3、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为主,伴有食欲不佳、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临床检查胆区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经胆囊造影、超声波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1.2中医治疗方法:予疏肝利胆汤。药物组成:柴胡15g、郁金10g.白芍药15g.金钱草30g、鸡骨草15g.虎杖15g、茯苓40g、黄苓10g、大黄(后下)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法半夏12g、茵陈30g、鸡内金15g、炙甘草10g。纳呆加山楂、神曲、麦芽;腹胀加厚朴、陈皮、白豆蔻;胁胀加木香;脾虚加白术、陈皮;恶心、呕吐加竹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

4、5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及高脂肪食物,忌酒、茶,避免精神刺激。1.3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痊愈32例,好转10例。均服药1〜5个疗程。随访0.5-1年未复发。2讨论急性胆囊炎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C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

5、皮肤轻度发黄。当医生检查病人的腹部时,可以发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大约在1/3的病人中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病人的血液,会发现多数人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并可见结石堵在胆囊的颈部。根据以上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医生一般能及时作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

6、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患了慢性胆囊炎后,病人主要会有以下2组症状:结石一时性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的发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暧气、吞酸

7、=

8、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有的病人可以并无胆绞痛的发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适、暧气、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厂胃病”。这些病人注虽在喟”,但病噸”却在“胆”,虽长期按“胃

9、病”进行“对症治疗”,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经久不愈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完全治愈引起。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最忌郁滞,凡情志怫逆,郁怒伤肝,则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则暧气、纳呆、皖腹胀闷。或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功能失常,而致中皖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因此,治宜疏肝利胆。疏肝利胆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白芍药柔肝止痛;金钱草、鸡骨草、虎杖清利1=1湿热;黄苓、茵陈清化肝胆湿热;茯苓、半夏和胃化

10、湿;大黄攻积导滞;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活血止痛;鸡内金运脾消食化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之攻效。1=11=1笔者认为预防胆囊炎最重要的是有规律的进食,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