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ID:44031858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_第1页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_第2页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探究临床输血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关键在于医院管理的缺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检验医学技术水平的局限。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全员培训,建立健全的质量记录,运用先进手段检测和监控血液,加强输血前检验,保证安全输血,防止医疗纠纷。【关键词】输血;输血风险;傑疗纠纷通讯作者:于天华临床输血作为i种治愈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保疗手段,是现代I矢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输血工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科学技术水平无法达到检测要求而使输血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安

2、全输血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输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输血风险止逐步降低但是尚无法完全杜绝。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牛,因此如何保证安全输血是输血医学界和卫生行政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笔者对H前存在的输血风险迓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対策,以极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输血工作的医疗纠纷。1输血风险的种类1.1输血相关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不良反应:输血免疫反应包括因红细胞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反应,IgA抗体引起的过敏反应,血浆蛋白抗体引起的寻麻疹和紫瘢,门细胞、血小板抗体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同种免疫以及输入有功能

3、的淋巴细胞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非免疫性反应包括:细茵污染引起的发热、循环负荷过垂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物理性破坏造成的溶血以及空气栓塞、岀血、枸椽酸钠中毒、钾中毒等。1.2输血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和原虫等病廉体感染。如HAV、HBV、HCV、HIV、梅毒和疟疾等。2输血风险的评估和分析2.1输血免疫性反应:输血免疫性反应是由于输入了ABOIfll.型不配介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被受血者的抗A或抗B抗体破坏所致。H前已发现红细胞有27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与红细胞不同的抗原有120种。血小板除了与其他细胞表而

4、或组织共有的血小板相关抗原外,还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5个血型系统10个抗原,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英原因是由于某些抗体浓度过低,不易检岀或交叉配血时不凝集,而产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者由于输血科工作人员在采血、交叉配血和发血过程川某个环节疏忽人意,致使患者异型输血而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医疗事故。2.2输血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有HAV、HBV、HCV和HIV。HAV感染多为急性发作,且感染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故在献血体检时很容易检出。因此,不对血液进行检测,多采取体格检查措施排除。HB

5、V和H1V等感染存衣窗口期,此期血液中的病毒标志物难以检出,输血后很可能存在病毒感染的危险。H前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不能达到100%检出,还存在新的病毒尚未被发现的可能。由于红细胞和血浆等制品是在低温下保存,低温nJ抑制细菌牛•长,因此细菌污染的概率较低。而血小板制品保存温度为22°C,给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血小板制品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血液制品。3讨论输血的质童保证工作。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院要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献血法》和卫生部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血液质量。3.1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和全程服务意识:医疗

6、服务的好坏丸接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务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诚挚的服务态度。许多差错爭故、更疗纠纷都源自医务人员淡薄的法制观念和不尽如人意的服务态度。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医徳I矢风建设是全体更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医务人员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徳,立足本职岗位,创优质高效的服务。认真贯彻《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川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并严格执行川血的法律和制度。3.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严格、规范、完善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目的的展开和实施为依据,实施质量管理所建立的综合体系。只有制定

7、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才能使各部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使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保证临床服务的安全、有效,必须对血液从采集到发放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指控。编制质量体系化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性文件、质量记录,严格控制与安全相关的各环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3.3加强金员培训:对各类人员开展持续性、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更新故高管理者及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口身的管理理念,质量管理观念决定质量管理模式,更新质量管理人员的理念以改变当前质量管理局而。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教冇,常年坚持进行系统性的展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使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在扎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