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

ID:44032006

大小:32.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偏侧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摘要]日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己确诊的山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系中老年人,病变部位主要在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少数在丘脑。脑梗死16例,脑出血2例。病变范围小,很少累及锥体束。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牛后,少部分患者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氟哌碇醇,疗效显著,部分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加用硝基安定,预后较好。[关键词]偏侧舞蹈症;氟哌喘醇;硝基安定[中图分类号]R74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4-4721(2011)03(c)-177-

2、02舞蹈症是肢体及头面部迅速、不规则、无节律、粗大的不能随意控制的动作。表现为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屈伸、摆手和伸臂等舞蹈样动作,上肢较重;步态不稳且不规则,重时可出现从一侧向另一侧快速粗大的跳跃动作;随意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局限于身体一侧的舞蹈症称偏侧舞蹈症,属于不口主运动,为锥体外系病变导致。锥体外系症状通常指基底节病变导致的姿势、运动异常[1]。笔者对18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木院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8例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40〜79,

3、平均56岁。病因16例为脑梗死,2例为脑出血,其中既往13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有糖尿病史。2例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均急性起病,无舞蹈症病史,均否认有家族性疾病史。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2临床表现舞蹈症状累及上肢12例;面部及肢体同时受累6例。均表现为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中消失,其中6例面部表现皱额、眨眼、努嘴、吐舌、牵动口角、摇动下额等面部怪异多变动作。1.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检查,脑梗死患者24h后行MRI检查,脑出患者3周后复查头颅CT扫描。病灶在尾状核8例

4、,壳核5例,苍白球2例,丘脑3例。梗死灶直径为0.5-2.5cm。2例为丘脑少量出血。实验室检查18例肝、肾功能均正常。其屮血糖增高6例。1.4治疗及预后全部18例患者出现舞蹈症后均给予氟哌喘醇1〜6mg/d口服,同时根据病情不同,脑梗死者给予TXA2合成酶抑制剂、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制剂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脑出血者用脱水剂等药物。2结果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加用硝西泮,15例效果良好。治疗18例患者症状在2〜4周内完全控制。在3个月后随访均停止服用氟哌唳醇,病情无复发。3讨论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是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2]。脑

5、血管病常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索。本症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脑血管病,包括面积较小的腔隙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是由于硕化的微小动脉闭塞引起小灶性梗死,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后少量出血引起。CT证实梗死多于出血。偏侧舞蹈症的发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报道认为系基底节病变所致,累及纹状体,且以新纹状体为著。纹状体与大脑皮质及其他脑区之间的纤维联系相当复杂,其屮与运动皮质之间的坏路是基底节实现其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包括:①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内)-丘脑-皮质回路。②: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外)-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丘脑-皮质冋路。③皮质-新纹状体

6、-黑质-丘脑-皮质加路。有学者认为锥体外系是由多种神经元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环路,环路中某一部分损害均可引起相应部位不白主运动,其屮最重要的结构是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这些部位损伤后,使苍白球作用释放,增加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且不能接受经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经路的冲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症[3]。锥体外系统的活动主耍通过多种神经递质进行,递质平衡遭破坏以及多种酶活性不足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一般正常情况下,抑性神经元丫-氨基丁(GABA)与DA神经元处于平衡状态。当纹状体系统受到供血障碍或英他病变,使GABA释放减少,而接受DA

7、能神经元较多的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系统,DA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度活跃,造成动作增多和肌张力减低,从而发生偏侧舞蹈[4]。本组患者均系脑血管病,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区,证实上述可能的发生机制。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①多见于中、老年人,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病史;②突然发病,出现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以肢体为主,头面部表现为突然的扭颈转头、挤眉弄眼、努嘴吐舌,情绪紧张及劳累时加重,肌张力增高,安静时减轻,肌张力降低,入睡后消失;③头颅CT或MRI示壳核及尾状核头部斑点状梗死灶,脑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