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ID:46054067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1R7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79-01[摘要]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03-2009年住院的偏侧舞蹈症12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给予氟哌睫醇,安定等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病因:脑梗死。病变位置主要在尾❷核、放射冠区。结论:症状在「2周内控制,疗效好。[关键词]偏侧;舞蹈症;脑梗死偏侧舞蹈症是局限于单侧肢体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的临床综合征。回顾我院2003-2009年住院的偏侧舞蹈症12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全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6-80岁;有高血压病史8例,糖尿病史1例,冠心病史2例,正常1例;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肢体不定时及发作性的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以肢体近端为主;头面部表现为扭颈转头、挤眉弄眼、努嘴吐舌、情绪紧张,劳累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时消失。舞蹈症状:左侧肢体10例,右侧肢体2例,面部仅1例,伴轻度活动障碍者2例。1.3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进行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3例头颅CT扫描中,异常2例,正常1例,2例均位尾状核。头颅MRI检查:9例均异常。病灶位置:位于尾状核4例,单侧放射冠区2例,双

3、侧放射冠区1例,丘脑1例,11例病灶均位于舞蹈症对侧大脑半球半球。1・4治疗:治疗上改善脑循环、清除口由基等治疗,同时先给予氟哌咗醇片3~6mg/d,分3次服用,1例配合使用氯内•嗪25mg,内戊酸钠[1J0.2,—天3次。1.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偏侧舞蹈症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O疗效评定标准:控制:观察期间偏侧舞蹈症消失;有效:观察期间偏侧舞蹈症,发作的频度减50%以上;效差或无效:观察期间偏侧舞蹈症发作的频度减少50%以下,或用药前后无变化。2结果临床疗效,12例患者,有效11例,总有效92%o控制的12例中,用药后症状l-2d消失1例,3~7d消失7例,8〜14d

4、消失2例,平均消失时间5天。另外1例效果差。3讨论偏侧舞蹈症属于锥体外系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丘脑底核、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路易体、红核、丘脑前腹侧核、苍口球和额叶等[2],这些传导通路某一部位损伤后,苍口球作用释放,增加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发出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R不能接受经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经路的冲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症。凹顾我院2003-2009年住院的偏侧舞蹈症12例。其中11例由脑梗死引起,脑梗死引起偏侧舞蹈症机制可能是脑梗死后纹状体系统缺血,Y-氨基丁酸减少,多巴胺释放相对增多导致多动有关[3],另外1例病因不十分清楚。故临床应用DA受体阻滞剂氟

5、哌碇醇降低患者DA能神经元活性,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组患者均经氟哌唳醇l~2mg,3次/d治控制的12例中,12例患者,显效11例,总有效92%。控制的12例中,用药后症状l-2d消失1例,3〜7d消失7例,8〜14d消失2例,平均消失时间5天。治疗效果较好。总显效率92%。另外1例加用氯丙嗪及丙戊酸钠效果差。丙戊酸钠可提高脑内神经抑制性递质Y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4],也可增强突触前、后GABA的传递,从而抑制多巴胺的作用而发挥功效。在临床工作中如遇突然发纶的偏侧舞蹈症,应想到基底节脑梗死的可能。脑梗塞并偏侧舞蹈症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在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等治疗

6、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上,酌给抗多巴胺药物,多可在短时间内控制舞蹈症状。本组12例脑梗塞并偏侧舞蹈症患者在抗凝、活血化淤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了氟哌睫醇口服广2周,取得满意的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