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ID:44041947

大小:27.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_第1页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_第2页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川茸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川苒嗪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夸嗪治疗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24小时尿蛋白减少,血脂下降,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茸嗪有助于延缓DN微血管病的发展。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川夸嗪血液流变学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3我院应用川莒嗪治疗DN,发现其降低血脂、血

2、黏度、减少蛋白尿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按照《肾脏病学》(第2版)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为DNIV期的病人,且除外其他肾病、心衰、泌尿系感染,除外糖尿病诊断之前即有高血压者以及近期无口服肾毒性药物史。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55.8岁;病程5~12年,平均6.6年。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无统1=1计学差异。对照组32例患者均采用低蛋白饮食、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停服一切降血脂及抗凝药物,治疗组3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川莒嗪240-360mg,每天1次,疗程4周。观察指标:治疗前及后测定血浆变化。用药前后各

3、项指标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生化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24小时尿蛋白减少,血脂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疗效更好,优于对照组。各指标两组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尿蛋白下降,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血流变学变化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部分有统计学意义

4、,见表2。讨论川茸嗪是从川茸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的生物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茸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全身微循环的作用[1]o川茸嗪能抑制血栓素的合成,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抑制微血栓形成,降低高血凝及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且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的作用[2]o川茸嗪还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止钙离子跨膜内流,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蓄积,减低磷脂酶三磷酸腺昔酶,组织蛋白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减轻细胞缺血性的损伤和抗纤维化功能,这对降低肾血管阻力,减轻肾小

5、球代偿性肥大,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表明,川茸嗪能有效改善DN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尿蛋白,临床应用中无明显不良反应,DN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苒嗪有助于延缓DN微血管病的发展,是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冯玉芳,张绍荣,任明芬,等•川莒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临床荟萃,1999,14(2):77-78.2曹文富,李荣亨,陈伯垣,等•川莒嗪延缓慢性肾损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冲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⑸34.3王晓杨,毛宇飞•川营嗪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3):1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