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

ID:44056679

大小:903.7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8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_第1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_第2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_第3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_第4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笫一学期10月(总第二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4()分钟满分:150分考查范圉:必修五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

2、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

3、逐臣的警戒和惩罚。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

4、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取材于尚永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5、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収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B.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C.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

6、及历史发展的规律。D.笫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英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B.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C.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D.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

7、面的文字,完成4-6题。重峦叠嶂间的出园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

8、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