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

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

ID:44059661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_第1页
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_第2页
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_第3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乡愁”作者:张天星近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Z路,它与工业化-道,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约18%增长到2014年的近55%,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口的成

2、就。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一些突出才盾和问题也伴生而来,有的城市规划建设粗放,生态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滞后;述有的城市不实际地贪大求洋或大拆大建,导致城市景观结构和文化个性遭到人为破坏,应有的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严重等等……越来越多的人无不感叹道,记忆小的“老家”已变成了“水泥森林”,回不去的“故乡”成为人们共同的“乡愁”。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党的十八大以來,城市建设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呵护护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党和政府的紧迫任务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比如去年岀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

3、020年)》,就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七大基本原则,其中“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备受各方关注。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规划》还将“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对遏制以往大拆大建、圈地盖楼的粗放式城镇化的做法和“千城一而”问题,具冇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丿力史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占人云:“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4、”又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段回忆一段情思,一个“老家”怀念。特别是在进入城市化时代进程中,“乡愁”已成为远离故乡的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思念,更是失地农民心灵深处宁静温榮的港湾。把这个道理放到城市工作层面上,城市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造优陆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口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止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要体现尊重口然,顺应门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生活更

5、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常言道:“天Z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首要的是要尊重自然,对自然规律怀有敬畏Z心。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时,就应当明确建筑风格、空间组合、色彩材质、绿化景观、环境构件特征等要求,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尤其是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小明确的重要区域、主要轴线、关

6、键节点建设项口,应当在主流媒体等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凡是社会公认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程的建筑、道路、街区等,都要科学论证并提出保护和发展要求,确保城市建设历史特色的连续性,切实做到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外观与环境相协调,坚决反对贪大、媚洋、求怪、山寨等低俗的城市建设作派。人是城市屮最活跃的因素,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突出人在城市化过程屮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屮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化建设的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折不扣地落实屮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要更多地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提高农民工融

7、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口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在III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