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ID:44064584

大小:28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_第1页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_第2页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_第3页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_第4页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潮阳一中历史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夫山西饶材、竹、穀、纑、【集解】:徐广曰:“纻属,可以为布。”【索隐】:上音谷,又音雊。穀,木名,皮可为纸。纑,山中纻,可以为布,音卢。纻音伫,今山间野纻,亦作“苎”。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索隐】:南子二音。姜、桂、金、锡、连、【集解】:徐广曰:“音莲,铅之未鍊者。”【索隐】:下音莲。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正义龙门山在绛州龙门县。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索隐】:言如置釭子,往往有之。【正义】:言出铜铁之山方千里,如围釭之置也。管子云:“凡天下名山五

2、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此其大较【索隐】:音角。大较犹大略也。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索隐】:徵者,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索隐】:道之符。符谓合於道也。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四大经济区域分区生产条件经济形态发展水平

3、地位地理位置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江南农业发达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开发较早,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技术发达,人口稠密传统的农业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长期以来既是我国经济重心,也是历朝政治中心北方气候炎热潮湿,地广人稀技术落后农业区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南方宋代成为经济重心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永嘉行唐·张籍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北人南迁中原

4、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时间具体原因原因第一次高潮第二次高潮第三次高潮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沈约《宋书》以上两则材料对于江南的描述有何不同?汉代江南农业仍比较落后,到了宋代江南农业已相当发达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口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开发安史之乱以后重心南移宋代南移完成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5、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稳定,自身蕴含巨大的经济潜力出现建康等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扬一益二苏湖熟,天下足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小结: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时间: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共同原因:战乱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分布: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⑵社会环境⑶原有潜力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⑵中唐以后⑶宋都南迁后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