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

ID:44068379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_第1页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_第2页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_第3页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_第4页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告状行为浅析及教师应对策略探究【内容摘要】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特别在4-5岁吋期幼儿好奇心增加,与同龄人交往的欲望增强,这种现象愈发频繁地出现,幼儿园老师对此应接不暇,因此容易给予幼儿消极的反应。国家教育局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一纲领性文件,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是其重耍理念。所以教师必须从小事开始重视起来,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才能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关键词】4-5岁;幼儿;告状一、引言随着近年生育、教育等政策的变更,许多学者都对

2、幼儿告状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但总体方向较单一,告状原因的研究较为局限。没有深入、明确指出教师如何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并且大多数的研究没有针对具体的年龄班,缺乏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对4-5岁幼儿告状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然后重点对教师解决大班幼儿告状的行为策略进行探究。(一)4-5岁幼儿告状行为告状行为是幼儿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常见行为之一。它是师幼之间的一种互动。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处于同伴攻击或发现同伴某些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定

3、等因素而向教师发起言语攻击g4-5岁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当同伴行为不符合他们认知的道徳行为时便会引发幼儿告状行为。并且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依附成人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有意识地想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这些变化容易引起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选取北海市银海区机关幼儿园大四班4-5岁幼儿44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幼儿26名,女幼儿18名,共收集告状案例148件。研究方法是事件取样观察法,时间是2016年9月5口-10月2

4、1号,每周一到周五全天。(三)数据分析1.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在不同个性中的差异情况(见表1)表14-5岁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的差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口由活动生活活动告状次数29156044总告状数148148148148所占比例19%10%41%30%从表1中可看出: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告状行为的频发在自由活动最多,在游戏活动中最少。幼儿的一FI活动中幼儿需要大量的活动去消耗多余的精力,但大部分幼儿园场地空间非常有限,无法容纳多数幼儿同时进行活动,并口在自由活

5、动中,教师掌控一切安排,幼儿不能决定自己想法,而4-5岁的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产牛烦躁的情绪,得不到消耗的精力就会去“招惹”别人,从而增加幼儿的告状行为。游戏是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也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4-5岁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在游戏活动屮的玩具材料,种类丰富,颜色鲜艳,能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幼儿的注意力相对集屮。随着幼儿自我意识地不断发展,有要和别人交往的需要,他们喜欢去和同龄人交流,从中学到社会交往的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尽情宣泄着自己

6、的情绪,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对于性格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很少会出现矛盾。在生活活动与教学活动中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不多,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与专注力去学习基本知识与发展生活技能,但相对于游戏活动来说幼儿在这些活动的注意力较低,因此告状行为的现象不突出。2.幼儿告状行为与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告状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行为,正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判断和经验的产物⑵•家庭是幼儿发展的建脚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耍场所。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屮所使用的方式。不同教育方式培

7、养出来的孩子个性气质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家庭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放任型、专治型、溺爱型四种类型。采用民主教养方式的家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在问题的处理上是理性的,与幼儿的沟通是平等的。因此这类家庭的幼儿告状行为较少。采用专制教养方式的家庭,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的命令,幼儿没有自主性,幼儿受到的负面能量较多,自信心受挫,沟通上存在问题。因此这类家庭的幼儿告状行为也较少。而放任型与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容易引发幼儿告状行为。放任型家庭的孩子缺乏关心与爱,父母对孩子缺少理解与肯定,因此幼儿容易引发情绪

8、问题。溺爱型的家庭幼儿往往独立性、社会性交往水平低,需要成人的帮助。3.4-5岁幼儿告状行为易受不同外界因素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类社会成员的人格是在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形成的,而非单纯受制于生物的性本能。因此,幼儿的“告状”行为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关⑶。在幼儿园中,班级中缺乏合理的一FI活动安排,大部分教师为了掌控班级气氛,就会给幼儿看喜欢的动画片,此时幼儿的专注力最高,而动画片中不凡会出现打斗、争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