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

ID:44097056

大小:452.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_第1页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_第2页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_第3页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_第4页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铁沿线站间距分析【摘要】本文利用LTE室外传播模型及链路预算总结出不同位置终端接收的RSRP公式,结合路测分析验证公式,分析高铁场景下站间距与RSRP的关系。最后估算最佳站间距设置,【关键字】站间距高铁【背景分析】在高铁LTE建设中,站点之间站间距起着至关重要的左右,合理的站间距能够有效的提升覆盖,改善用户体验【问题分析】高铁站点之间的站间距规划;计算方式可参考:站间距=2覆盖半径-切换带LTE室外覆盖范围的计算1、路径损耗的计算LTE链路预算采用HATA自由空间损耗传播模型。模型公式如下:Lpath=20Lgf+26L

2、gd-31.56dB,池州现网f二1800(M1IZ),覆盖距离d单位米。高速铁路的新型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结构,车箱体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车窗玻璃为较厚的玻璃材料,导室外无线信号在高速列车内的穿透损耗较大,给车体内的无线覆盖带来较大困难。CRH1(庞巴迪列车)不锈钢24CRH2(部分动车)中空铝合金车体14CRH3(京津城际)铝合金车体29CRH5(阿尔斯通)中空铝合金车体22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3、。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增大穿透损耗增大列车穿透损耗505050505044332211车庠列"层氓:J入射角广》丿2、射频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是在某个Symbol内承载RS的所有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目前池州LTE现网设置的最高RS功率为21.2dbmo3、天线增益目前池州大多使用京信的ODV2-065R17A-G,VII型号天线,天线增益为17dbmo4、站间距的计算目前省公司要求RSRP大于-105db,车体损耗估

4、算为20dbo-105-射频功率+天线增益-路径损耗二21.2+17-Lpath-3&2-(20Lgf+26Lgd-31.56+20)=38.2-(20*3.26+26*Lgd+1.56)二-2&56-26*Lgd,计算得到d二870m,所以单小区覆盖范围约为870m,减去100m的切换带为770米,则相邻两个站点间间距约为1540米。【案例处理】•案例一:桐梓上北侧路段弱覆盖车辆由北向南行驶时,RCU占用GC-帀区-贵池梅龙青通河西站-ZFTA-447744-54(PO256),RSRP为-107左右,然后切换到GC-市

5、区-桐梓山-ZFTA-447599-50(PCI二447),RSRP仍低于-105,形成弱覆盖区域,如图:Q女・Mail・■・、・・・口・•・••lu••V•AAd/—■VMMMlMOOttWAMB*Ol^MCV和区■代山2StltCtM:KS«P-OlCAMOl•CTWm13鯨比4的MQ5JM1132MM3:W-M«n133WI13WAM?13:g«MD42-MSN^2^579U2E3Mn;a^2t3*4UgX4MU:422«44fU3X柄EModt•KTUmz—KX•»

6、*・zs44/-1M^5-03-MLM44;m50a/M4tsxse“4ifrC■•!■“一1IHm•ISMS41.)144VMX»t)ccmsj?ttfnoccmi0•11171n.»*MOMM,GCAlUMU.M4110«K4

7、OCWGt尸'…ccmiUB>n・l■刃nnVinotMOCWdE…u»u-I1M:8”MI1X2CC-mB4U*^.51ipsIM•IMS•21.00■8I4M1MocHlBffZMM_«I*S_w».yz»CCCA・•&cr^Ba■<>丘:.7.70059209tW.7811936tOOTh

8、f^pwl^LCThr^fhM叭omFDCd观察该路段RSRP值分布发现,问题路段RSRP值较差,均值在-105dBm以下,改路段主要由GC-市区-贵池梅龙青通河西站-ZFTA-447744-54与GC-市区-桐梓山-ZFTA-447599-50,两站间距超过2.3km,加上100m的切换带,单小区覆盖距离达到1・23km,超过满足覆盖要求距离360m;同时由于桐梓山站点塔高只有一半,导致问题路段覆盖较差。解决方案:建议在117.733813,30.762153处新增站点覆盖。【结论与推广】高铁场景覆盖复杂,因此在站点规划

9、建设和网络优化中都存在不少的困难。通过髙铁长期优化科学分析梳理测试数拯,一方面,分析理想小区信息指导站点规划落地,解决网络覆盖问题;另一方面,归纳有效距离,科学运用优化手段,减轻网络干扰。在优化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高效支撑高铁优化,保障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