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

ID:44104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2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_第1页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_第2页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_第3页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纳米碳管的制备【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纳米碳管的制备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纳米碳管(Carbonnanotube)是1991年才被发现的一种碳结构。理想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石墨烯的片层一般可以从一层到上百层,含有一层石墨烯片层的称为单壁纳米碳管(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WNT),多于一层的则称为多壁纳米碳管(Multi2walledcarbonnanotube,MWNT)。SWNT的直径一般为1~6nm,最近的研究发现纳米碳管的最小直径为0.4nm和直径为0.

2、36nm的碳管,但是很不稳定,同样直径大于6nm的SWNT也不稳定,会发生SWNT管的塌陷。纳米碳管长度则可达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因为SWNT的最小直径与富勒烯分子类似,故也有人称其为巴基管或富勒管。MWNT的层间距约为0.34nm,直径在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长度一般在微米量级,最长者可达数毫米。由于纳米碳管具有较大的长径比,所以可以把其看成为准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碳管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但是由于存在一定曲率,所以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碳属sp3杂化。在不考虑手性的情况下,SWNT可以由两个参量完全确定(直径和螺旋角或两个表

3、示石墨烯的指数(n,m)或者螺旋向量Cn和垂直向量T),MWNT则需要三个以上的参数表示。纳米碳管研究是富勒烯(C60,C70...)的继续,1991年,理论预计纳米碳管具有许多的奇特电学性能,几乎同时NEC公司SIijima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电弧法制备的富勒烯中发现了一种管状结构,经过研究表明它们是同轴多层富勒管,被称为多壁纳米碳管,随后NEC公司的TWEbbesen和PMAjayan通过改进实验条件获得较多MWNT。实际上早在70年代已开始MWNT的研究,当时科学家在研究气相热解碳的过程中,经观察到这种纳米

4、结构的碳,然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1993年S.Iijima和IBM公司同时报道了观察到SWNT。在早期实验中,电弧法制备。SWNT产率很低,而且杂质较多。所以在Rice大学的RichardSmalley研究小组发现激光蒸发方法可以得到极高产率的SWNT以后,开始了SWNT的物理性质的研究。此后,法国Montpellier大学的Bernier研究小组采用电弧法也可以得到高产率的SWNT。1998年,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研究小组采用催化热解碳氢化合物的方法得到较高产率的SWNT。由于SWNT结构比较简单,

5、理论研究也比较容易,所以开始了对纳米碳管的广泛研究。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纳米碳管,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制备纳米碳管的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思路与目标如下:(1)以负载型氧化铁和负载型氧化镍作为催化剂,以甲苯和正己烷为碳源,以氮气为载气,采用CVD法制备纳米碳管。(2)对纳米碳管的结构特点进行表征和分析,掌握其生长机理和影响因素。(3)优化合成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论文提纲: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实验方法及方案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1.考察碳源种类对纳米碳管的影响。2.催化剂种类对纳米碳

6、管的影响。3.反应温度对纳米碳管的影响。4.载气流量对纳米碳管的影响。第四章结论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采用甲苯和正己烷两种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来制备纳米碳管。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产品进行分析评价。实验方案:实验在立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实验前,采用高纯氮气吹扫反应体系,以烃类作为碳源,以负载型氧化铁和负载型氧化镍为催化剂,调节原料炉和反应器的温度,以N2为载气,携带原料蒸汽进入反应器。实验主要考察碳源种类、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载气流量等因素对纳米碳管的形貌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

7、优工艺条件。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1]IijimaS.Helicalmicrotubulesofgraphiticcarbon[J].Nature,1991,354(6348):56-58.[2]AjayanPM.Nanotubesfromcarbon[J].ChemRev,1999,99:17-87.[3]张继红,魏秉庆,梁吉,等.激光熔覆巴基管/球墨铸铁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6,12(9):3980-984.[1]王淼,李振华,鲁阳,等.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新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8(1):

8、103-105.[2]MaRZ,WuJ,WeiBQ,etal.Processingandpropertiesofcarbonnanotubes-nano-SiCceramic[J].JMaterSci,1998,33:5243-5246.[3]LuoJZ,GaoLZ,LeungYL,etal.Thedecompos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