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ID:44108211

大小:509.23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0-18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_第1页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_第2页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_第3页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_第4页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隐喻映射机制分析姓名:范雪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王正元20061201捅要隐喻在语言交际中无处不在。它已不再被认为是语言的装饰,而是可以体现意义生成的普遍现象.隐喻意义的获取过程为揭示人们如何从两个不和关的概念屮获得意义提供契机。因此,隐喻语言的形式研究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Lakoff和Johnson(1980a)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啊纟koff(1987)的《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等论著从体验哲学角度推动了概念隐喻研究。他们认为隐喻理解就是从喻体域到木体域的映射。围绕隐喻映射机制,语言学家Glucksb

2、erg和Keysar(1990),Genm#5HRIH)f4出了三种观点:结构映射、,属性映射和概念映射,这种机制在隐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1910fbb)的跨域映射理论为依据,试图通过分析隐喻映射过程的厂个特征,即隐喻映射的选择性、不对称性和特征的突现性,来阐释隐喻理解的理据。基于对以上隐喻映射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的综述,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1.在从喻体映射到本体的关系特征和属性特征中,什么原则决定了某些特征的优先映射?在对备选特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本体起什么作用7.2.既然两个概念被认为是相似的,什么因素决定

3、了某个映射方向更自然、史有意义?隐喻映射的不对称性源于何处?3.与本体和喻体不和关的新特征如何出现在隐喻理解屮?突现特征对隐喻理解过程有何影响?为了冋答上述问题,本文对从英文报刊杂志收集到的隐喻语句按其域结构和隐喻性进行了分类,并从隐喻映射过程的三个特征对这些语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结构映射论不能解释某些属性特征的映射,而属性映射论并不能解决某些关系特征的映射,喻体到本体的映射机制是一个混合映射机制.本体在选择过程中起至II限定映射原则并将映射的特征在本体域内进行运用的作用。本体与喻体就某-特征表现出來的不同程度的突显性决定了隐喻映射的不对称性,因为人们更倾向

4、于将突出的事物作为某个范畴的参燕山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照物去定义其他事物。此外,木文对突现特征的研究证明了两域映射模型很难解释新奇隐喻。关键词:隐喻映射机制;选择性;不对称性;特征突现性MetaPh0r,n0wadays■has11010ngerbeenregardedasa11embe11ishment0fhuman1anguageobutwide1yc0ns•1deredasahigh1yrevea1•1ng•1nstance0fthehumancaPac•1tyf0rmakingsense■Theretr•1eva10fmetaph0r•1ca1me

5、an•1ngpr0V•1desgreatins•1ghts•1nt0thewaythatpeop1egeneratemean•1ngsfr0mtw0d•1sr/arateconcepts.Therefore9themetaphorstudyrece•1VesaPerVasivec0ncern丘0mscho1arsandresearchers・Lak0ffandJ0hns0n(1980a)andLak0ff(1985)etaLpr0Poseaconceptua1metaphorV•1ew,basedontheembod•1edeXper•1ent•1a1is

6、m■Theyc1aimthatthemetaph0rca11heunderstoodV•1amapp•1ngsfr0mVeh•1c1ed0ma•1nt0t0Picdoma•1n.Th•1smaPp•1ngprocessisassumed•1mp1•1c■1t1y0reXp1•1cit1ybymanyc0gnit•1Vethe0r•1es0nmetaph0rcomprehens•10n.Thecurrentstudymain1yf0cusesonthethreecharacterist•1csofmetaPh0r•1ca1mappingwh•1chare0f

7、greats•1gnif•1cancet0thec0mprehens•1onofmetaPh0r•■se1ectivityasymmetr‘y,ande[miergen'c'eofpr<0PertieswiththePe1Atreporpurp0seofeXP10r•1ngthegenerati0nofmetaph0rica1meanings.Based0ntheoVerv•1ewofthree1eadingthe0ret•1ca1appr0achestometaPh0rcomprehens•10n,nanae1y''structure—mappingap

8、proach(Gentner1989),attr■1butive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